首页>网络文艺>网络文艺资讯

以影像为手段、制度为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时间:2020年07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贾婷
0

   

  2016年5月14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勒尔社,在3名家长的保护下,15个孩子从山下的勒尔小学出发,踏上放学回家的路。他们要顺着垂直的悬崖攀爬17条藤梯,才能抵达与山下学校垂直高度超过800多米的“悬崖村”,即阿土列尔村勒尔社。陈杰 摄 

  2020年5月12日,央视的一条新闻让许多观众多年揪着的心总算放下了。这就是备受关注的四川“悬崖村”——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迎来历史性时刻:当日起至5月14日,全村8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将陆续搬出世代居住的大山,住进县城附近新建的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看到这则消息的同时我的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出《新京报》摄影记者陈杰在2016年拍摄“悬崖村”的孩子为了上学要在悬崖的藤梯上攀爬3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画面。那个在藤梯上努力攀爬的女孩的眼神始终让人担心又心疼。4年过去了,这组摄影报道引发的蝴蝶效应,使得这个偏远、不为人知的贫困村庄持续地处于“聚光灯”下,“悬崖村”也成为四川省异地扶贫搬迁工程的重点对象。依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精准扶贫制度的有力保障,“悬崖村”异地搬迁的故事,以小见大地反映了我们国家在脱贫路上一个人也不落下的决心。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作为摄影人,不会缺席国家重大发展中的每个历史时刻,但是如何在时代的大背景下拍出既有历史史料价值,又能打动人心被时代留存的影像,始终是当代摄影人需要思考的命题。

  在“悬崖村”的摄影报道中,我们看到了纪实、新闻摄影始终坚守摄影的真实性和人道主义的原则,使得摄影成为社会改革进程中有力的调查和监督工具。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摄影影像的真实性饱受质疑,此时,纪实、新闻照片还在坚守深入现场,调查取证的报道方式就显得尤为可贵。这种实事求是、深入调查、“精耕细作”的报道方式,更能展现出新闻记者对一个话题的全面、深入的思考。

  “悬崖村"搬迁这个富有现实意义的报道之所以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得益于融媒体的报道方式和“互联网+”的传播方式。在报道脱贫攻坚的题材当中,记者们尝试使用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方式传播。短视频作为新闻内容承载模式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向。短视频新闻栏目和短视频新闻独立客户端成为两种新的新闻产品形态,如新华社精心打造“新华15秒”、《新京报》推出“我们视频”等栏目,特别是以短视频内嵌入传统媒体客户端的呈现方式,使得视频、文字、图片等内容形成互补,最大化地展现新闻媒体的内容优势。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驱动下,将生动的短视频运用到扶贫攻坚的报道中,在视听方面能让观者身临其境,增加了叙事的完整性。

  另外,有分量的新闻内容采集也得益于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报道方式。如荷赛奖得主、浙江传媒学院傅拥军近期在微信平台用短视频嵌入图片、文字结合的方式发布了自己在贵州的贫困村“梅林村”的采访拍摄经历,他还打算把3年的拍摄成果用影像档案,以一本图文书、一部纪录片和一个展览的方式呈现出具有时间厚度的,关于中国全面脱贫这个大时代命题的思考。

  纪实、新闻摄影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记录,记录国家发展、社会发展、个人生活发展的进程;另一种是新闻摄影的监督、推动改良社会作用。正如著名摄影理论家苏珊·桑塔格所说:“摄影本身无法改变历史,但借助时代的力量它确实可以推动历史发展。 ”摄影记者有意识地主动参与社会题材的报道,并借助媒体的力量发现问题,有助于推动国家政策、制度、法律的出台逐步改善解决问题,使得国家、社会向更好、可持续地方向发展,这才是摄影作为一个有信息传播功能的媒介体现出来的重要社会价值。以教育题材的经典纪实摄影作品《大眼睛》为例, 1991年4月,摄影家解海龙在安徽省金寨县张湾小学,拍摄了《我要上学》组照中的一张,照片中的小女孩叫苏明娟,她那双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大眼睛深深牵动着上万人的心。这张照片反映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基础教育的薄弱,引起国家、社会的重视,开始制定并实施一系列政策来消除贫困,解决教育发展中“上不起学”的问题。从制度出台的时间上看,根据《改革开放四十年大事记》记载:“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到20世纪末我国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的文盲。2001年年底,如期实现‘两基’目标。2011年底,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战略任务。 ”中国用不到20年的时间,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惠政策,惠及万家,使得成千上万像“大眼睛”一样渴望读书的贫困儿童能有学上、有书念,这着实是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由此可见,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启迪思想、温润心灵、唤醒人类与生俱来的同情心的作用。但中国教育建设真正的推动力是国家制度的保障,通过立法,使得制度的执行有可靠保证,更重要的是有监督评估验收,使得条例法规执行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制度的实施得以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在国家脱贫攻坚的时代大背景下,在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的保障下,作为中国摄影人,应该本着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态度,用好融媒体的传播平台讲好生动的中国脱贫故事。

   (作者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