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文博·收藏

“江天万里——长江文化展”探源长江

时间:2022年01月10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陈思静
0

石雕人像(湖北省博物馆藏)

青铜雁形尊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陶摇钱树座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江天万里——长江文化展”近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的又一大型历史文化展。展览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为基础,汇集300余套各类材质的长江文化代表性物证,以“横穿万古岁月流”“文明传承绵延长”“千年文脉润古今”“黄金水道通九州”“大江安澜丰碑立”五个单元,全面展示长江的历史之久、人文之盛、生态之美、工程之巨。其中如《长江图》《长江万里图》《乾隆十六年南巡各地详图》《滇南盐井图》等多件文物为近年来首次对公众展出。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千万年来,自然消融的万年冰雪由青藏高原格拉丹东雪山奔腾而下,经巴蜀,过荆楚,行赣皖,穿吴越,茫茫九脉,浩荡东流,千回百转之间形成了这条世界第三大河。而长江的源头在哪?“横穿万古岁月流”部分从“长江之源”和“长江万里”两个单元,讲述了几千年来人们对长江源的认识和探索,并用《长江图》《长江万里图》《长江图册》等古代绘画作品展现长江万里东流的气势。
  “中国人对长江源头的探索,几千年来是不断变化的。从这部分文物可以看到,古人最早以为岷山是长江源头,而对岷山的位置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是四川松潘附近,也有有人认为是甘肃潘冢山。”展览策展人赵永表示。到徐霞客时,他以其金沙江实地探游的经历纠正了“江源于岷”的谬识,在《江源考》中论断“推江源者,必将以金沙江为首”,确认发源于犁牛石的金沙江是长江干流,江源应在其上;到清代,金沙江上源仍为“木鲁乌苏河”,对江源地区河流认识还是模糊的。从展出的《禹贡古今合注》《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皇舆全图》《大清帝国全图》可以看到对长江源头认识的变迁。
  “岷山导江”的说法在绘画作品中也多有体现。《长江万里图》描绘了从岷山至长江入海口沿途两岸景色,题签为“仿巨然长江万里图”,绘制者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人德纯,首段题跋后款署“辛酉秋八月(1861年)”,即咸丰十一年。在文人山水画中,长江万里图往往不仅是长江沿岸的实景写生,还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想象与情感,功能上也往往脱离了舆图的范畴,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卧游山水”寄情天地的外化表现。《长江流域图》则是舆图与山水画结合的作品,不仅描绘了长江沿岸山水风景的秀美,并用标注了长江沿岸州、县、城镇、山川、河流、名胜古迹以及《溯江纪源》《蜀志》《水利志》等古代文献资料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并引用李白、杜甫、陆游等人的诗句。《长江图》描绘的是长江中下游段,从江西九江开始,到安徽,再到江苏南京,结束于江苏镇江的长江沿线景致,整卷山水描绘工整细致,用笔细腻,布局疏密有致,是一件反映清中期长江中下游段沿线城市布局规模和水系的重要作品。
  长江以其独有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认同,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提供了不竭的源头活水,其涨落荣枯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几千年来,长江流域人民兴利除弊,建设了重多水利工程,促进了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江安澜丰碑立”部分讲述了长江的水患及治理,三峡工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起点上,长江大保护的成就与展望。赵永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够深入研究长江文化,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让观众能够感悟长江的故事、汲取精神力量。”
(编辑:苏锐)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