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人文地理

三听沂蒙山小调

时间:2019年02月18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李登建
0

  哪座山上缺石头呢?但是天蒙山上的石头似乎格外多。山沟里一摊大大小小的石头,被清凌凌的河水冲刷荡涤得珠圆玉润,引得有拣石头癖的人哇哇直叫。山坡上的石头或像懒卧的老青牛,或像低头吃草的小山羊,它们让整面山坡作了牧场,一片欢快的长哞短咩。再举头望,是树浪拍打着的簇簇岩石和云雾缠绕的峭壁。山是石头的家乡,山上本来就生长石头嘛。

  山麓有个小村庄,叫白石屋村,不用说,就是埋在石头堆里的。白石屋村也就十几户人家,房子参差错落,都是小石屋,坚硬的石头经风雨剥蚀,少皮无毛,标示着小村的古老。这应该是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僻静安乐的好去处,千百年来村人“不知秦汉,无论魏晋”地过日子,可惜近年他们受什么东西诱惑,陆续往城里搬。闲出来的房子被一家旅游公司看上了,维持其原貌,教游人了解这一带的民风民俗,也沉一沉尘世里那浮躁的心。

  在一座石屋前,一左一右坐着两个正在编筐编篓的中年人,他们是少数不愿离开大山的人,可以说是最后的山民。天天摸石头的手指已磨得又粗又短,却灵巧得很,藤条在他们手上绕来绕去,柔软如丝。这些藤条都是从山上收割来的,它们长在山崖、石丛、石头缝里。葱葱茏茏的天蒙山上有多少种植物?谁也说不清。我只认得杨、柳、榆、槐、桑、竹、黄栌、花楸、鹅尔枥、连翘,还有当地人说的“狗嘎子”。石垛上摆着这两位手艺人的“杰作”:花篮、花瓶、酒坛、小提篓、鱼篓、水果簟子、杯套,它们都绿色环保,取两件放在客厅会散发淡淡的清香。旁边,紧挨着有一个手绣“展区”——几块大石板上铺着印花台布,上面是双喜枕、虎头枕、虎头鞋、猪仔小鞋、刺绣鞋垫、荷包、布鸳鸯、布驴、布马……琳琅满目。三个老婆婆飞针走线,表演给人们看,那蓝底白花褂子和藏青裤很招眼。老人脸上的皱纹就像大山里的沟壑,纵横交错,她们饱受了生活的风霜,甚至战火,可依然含着笑,把浓浓的情意密密地缝进一个个祥瑞之物。我在这里逗留了好一会儿。屋内则是剪纸艺术,墙上全是,又铺了一炕,矮桌上还有一大摞。作品的图案有山上盛开的娇艳的花朵,压弯枝头的累累果实,有飞翔的珍禽、款步的猛兽、朴实的农人,也有耕种、纺织、牧羊、养鱼的各种场景,而那大红颜色显然是裁自映红门框上春联的片片云霞……

  看了这家看那家。这是个典型的农家小院,进门就是两个草垛,木头架子上搭着三五个系起来、一提儿一提儿的棒棰子,屋檐下垂下长长的红辣椒串、白蒜头辫。正屋对面是敞棚,敞棚里,东侧一盘石磨,三个粮缸,西侧一架老式织布机、一辆小推车。四壁也得到利用,大木橛子上挂着一张木犁,短钉上挂着镰刀、锄、蓑衣、马灯。梯子竖在墙角,棚顶吊着竹篮、箢箕,地上散乱着小板凳、水桶、脸盆、空油瓶,半蛇皮袋地瓜,一捆干豆秸……

  特别新奇和有趣的是,院子里没种海棠、玫瑰、三角梅、君子兰之类花草,甚至连蜀葵、鸡冠花等贫贱的花也没有,而种了一棵茄子,在院子正中央,周边还用石头砌了花池——主人是把它当牡丹养的!——这时节,正是茄子的花期,它擎着一朵朵淡紫色的小花,像个羞涩的山妹子,叫人怜惜。不过,在众目睽睽之下,独自无声地绽放,这勇气又是多么可贵!

  小院子里聚了很多人,人们都来听一位当地农民歌手演唱《沂蒙山小调》。这首唱响大江南北、几十年不衰的名曲就诞生在这个小山村。那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揭露反动民间武装组织“黄沙会”的罪恶面目,驻扎于沂蒙山区白石屋村的山东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文工团阮若珊、李林等音乐工作者,白天到沙沟峪、马头崖一带搜集创作素材,晚上回到碎石砌墙、茅草盖顶的简陋民房里进行创作。后来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歌词有所增删,内容逐渐从反映抗战演变为赞美沂蒙山风光。众多著名歌唱家唱过这首民歌,但是在它的诞生地听本地农民歌手演唱,另有一种情致,这里已成为天蒙山景区的一个景点。

  一位六十多岁、身着红袄红裤,扎着蓝兜兜的“演员”——今天,为欢迎我们,她特意穿上演出服,但脸上仍掩不住山里人的淳朴——站在敞棚里巴掌大的空地上,向大家笑笑,亮开歌喉: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粱(那个)红来(哎)豆花香,

  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

  嗓音那么甜美,又那么质朴,还带点野腔野调,真是大山里才有的歌声,直听得人泪花盈盈。此时,外面果园里一帮干活的老乡也在哼沂蒙山小调,他们的歌声汇在了一起,扩散开来,在苍茫的山谷里回荡、缭绕。

  这位农民歌手叫宋守莲,地地道道的沂蒙山人。家里穷,没上过学,但从小喜欢唱歌,自学识谱,放羊、拾柴的时候唱,锄草、割麦的时候唱,在山道上走着唱,在树荫下歇着唱。石头传递给她坚强的品格,泉水滋润了她的歌喉。后来日子好了,唱得更带劲儿,更入迷,有机会到外地参加演出,得了个沂蒙山“金嗓子”的美名。我不是第一次听她唱沂蒙山小调,记得前不久,电视上播一个“中国民歌大会”的节目,她就是穿着这身漂亮的演出服,站在中央电视台那灯光炫目、五颜六色、高端科技的舞台上演唱这首歌。

  天蒙山旅游区把宋守莲演唱的歌曲制成了光盘,我要了一张,回来的路上放在车载音响里播放,我没听够她原汁原味的沂蒙山小调。可是我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少了最难得的在沂蒙山下演唱的那青石、山泉味儿!什么原因?因为这是她被关在没有丁点杂音、不透气的录音棚里演唱的?因为我离开了那座大山?我怅然若失,忍不住向来路张望,满山饱满、坚实的石头在击打、和鸣,清亮芬芳、逶迤婉转的泉水在欢跳奔跑,它们热烈地包围了我……

(编辑:刘青)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