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国学美学

中式服装色彩艺术的文化内蕴

时间:2021年09月24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崔金玲
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服饰色彩文化如同一枝独秀,影响了我国传统服装的变迁。中国传统服饰色彩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理解色彩艺术的文化内蕴,能够推动服饰色彩文化的发展,彰显中式服装的独特魅力。

  中式服装色彩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式服装设计灵感源自古代服饰,融合了近现代服装设计技法,应用了宫廷色彩与民间色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式服装色彩文化。色彩文化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标志着中国服饰主体自主审美意识的觉醒。色彩文化伴随历史更迭一路走来,经历了沧桑巨变,文化内蕴在社会发展中得到丰富,色彩内涵呈现出明显特点:第一,自然色彩成为中式服装色彩文化变迁的起点。在原始社会中,先民将关注点放在自然物上,试图从自然物中提取颜色。自然色彩给予了人们无穷无尽的灵感,使服饰有了初始形态。以太阳色为例,太阳传递了热量,为人们带来希望和生命,因此太阳成为许多原始部落的图腾,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崇拜,太阳的红色相应得到人们的关注。据考证,红色是原始人最先使用的色彩,与当时的制造技术紧密相关。人们在挖掘赤铁矿的过程中发现了颜料,并将红色颜料广泛应用在生产生活中。很多古代遗址可见红色装饰物,证明了自然色彩的确留存长久。除了应用矿石制作颜料外,人们还直接应用植物涂抹服饰,使其作为服饰美化的重要材料。第二,封建色彩成为中式服装色彩文化变迁的第二个重要节点。封建社会在我国延续千年,封建色彩形态相应出现。封建色彩形态的出现,代表中国已经走出蒙昧时代,进入文明社会。在封建社会,服饰色彩应用需要遵循等级制度,不同色彩有着特定的伦理意义。比如,商代将青色、红色、黄色作为尊贵色彩,规定只有贵族才能身着上述色彩的服饰。贵族在选择服饰时,大多让色彩与“五神”对应,采用五方正色的图式,体现地位的至高无上和权力的不可撼动。进入西周之后,舆服制度更加完善,皇帝、大臣、平民的服饰色彩均有不同。进入封建中期,朝廷对服饰的规定更加全面,不同品阶官员需要穿着不同色彩的服饰,而皇帝身着的黄色龙袍更是象征着掌管天下的王权。在封建等级制度的作用下,服饰色彩逐渐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政治伦理性更加明显。第三,近代色彩成为中式服装色彩文化变迁的第三个重要节点。近代以后,服饰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多彩服饰寓意吉祥平安。传统审美观念的改变使服饰色彩应用出现变化,上层与下层民众的审美意识不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西方思想相互作用,最终创造了独特的色彩表现形式,使色彩的主题表达更加鲜明突出。为了达到庆祝吉祥的喜庆效果,服饰经常采用撞色设计方式,使色彩文化逐步融入到热闹的节庆氛围之中。

  中式服装色彩艺术的文化特征

  纵观我国经典的中式服装,可以发现大多服装都推崇自然色,表达了创作者对喜庆福禄的热烈追求。这些中式服装色彩明艳、色块碰撞,呈现艳丽明媚的整体特点,带给受众丰富的视觉体验。中式服装色彩艺术的文化特征包括如下几点:第一是重视原色。中式服装讲求明艳之美,设计者在色彩选择上大多倾心于原色。原色的色彩饱和度高,视觉效果更好,红黄蓝黑白五色成为中式服装最常见的色彩,基本奠定了中国服饰色彩艺术的格局。不同朝代崇尚的色彩呈现差异,如商代人喜爱白色、周代人偏好红色等,但无论历史如何滚滚向前,原色一定是某一时代服饰色彩的代表。追溯我国的色彩观念,可以发现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将五色作为正色,把五色放在至为重要的位置。五色是色彩体系中的基石,五色相互混合形成间色,在绚丽多姿的色彩体系中,五色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代色彩观体现了色彩科学的基本规律,投射到传统美学思想中。汉代以后,我国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颜料更加多元,服饰色彩明显增加,色彩表现更加系统,以原色为主的服饰色彩框架逐步生成。第二是强调对比。中式服装不仅应用原色,而且会将不同原色混合在一起,力求达到明快清丽的色彩效果。很多民间中式服装都将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组合在一起,以营造欢天喜地的节日氛围,明清以后的宫廷服饰推崇黄红色搭配,使穿者尽显皇家威严。中式服装色彩追求对比,在对比中寻求美,在对比中发现美,在对比中升华美,体现了东方文化的大气磅礴。第三是和谐统一。设计者虽然应用多个原色开展服饰设计,却始终秉持和谐观念,注重色彩的统一搭配。纯色搭配难度较大,色彩差度过大将会影响服饰的整体美感,使受众的审美体验大打折扣。从古至今的服饰设计者都在追求色彩和谐,想要将对比强烈的色彩放置于秩序之中。在服饰设计时,可以采用不等值配置方法,以某一原色为主色调,控制其他原色的应用比例,使其他原色作为主色调的陪衬。除了这一方法外,也可以应用色彩间隔手法,在不同原色之间插入金色、灰色等缓冲色,对色差较大的原色进行调和。还有一部分设计者偏好“退晕”方法,故意减弱原色的对比度,在原色中加入白色颜料等,使服饰色彩艳丽而不乏柔和,吸引了受众的目光。

  中式服装色彩艺术的文化传承

  在千年历史进程中,中国服饰色彩文化如同一枝独秀,每种色彩都彰显了中国传统服饰的美感,深化了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内蕴。作为当代设计者,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弘扬色彩文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首先,想要丰厚色彩文化的内蕴,应该进一步保留服饰色彩的民族性。中式服装色彩单一,有着大气豪放的特点,展现了大国气魄与大国精神。服饰色调和谐统一,寓意着吉祥如意,体现了泱泱华夏的文明风貌。色彩形式变化多样,鲜艳奔放又不流于俗气,展示了中华民族内敛的民族特性。从整体上来看,中式服装色彩兼具表意功能和审美功能,既能体现服装设计者的所思所想,也能满足受众的审美需要。设计者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挖掘中式服装的色彩内涵,使表现形式与内在意义达成统一,表现情景交融之美,凸显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美学风格。其次,想要丰厚色彩文化的内蕴,应该适当借鉴西方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传入我国,中西文化水乳交融,使中式服装面临新变。继承传统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设计者可以跳出传统设计的圈子,对比中式服装传统色彩与西方服饰色彩,寻找二者的相通之处。通过色彩分析可以发现,中西方服饰色彩大多追求和谐,因此在传承传统色彩文化的同时,也可以吸纳西方服饰色彩组合方法、搭配技巧等,感受色彩文化的变化规律。值得注意的是,适当借鉴与全盘西化不同,国人必须秉持为我所用的原则,避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引进了西方服饰色彩文化的专业书籍,更新了中国的服饰色彩理论,推动了中式服装色彩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电视节目出现了时装模特,刺激了人们的时尚需求,社会对多样化服装更加渴求,对服装色彩更加关注。今人应该回顾历史立足当下,考察市场的现实需求,对中西服饰色彩进行有效调和。最后,想要丰厚色彩文化的内蕴,应该更新现代技术。中式服装的色彩表现力依靠现代技术呈现,科学技术直接影响中式服装的色相、色彩设计等。在先进技术的加持下,中式服装色彩体系得到扩充,颜色品种越来越多,如今已有数千种颜色可供选择,颜色应用形式也出现了较大变化。在色彩文化传承过程中,应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考察不同群体关于服饰色彩文化的交流,逐步更新服饰色彩设计的视野,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染色技术,在中式服装设计时广泛应用先进技术。传统色彩文化内蕴伴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新的服饰色彩文化模式将取缔旧有模式,为了让中式服装保持长久魅力,必须保证色彩文化这棵树木永远茂盛。 

(编辑:包梦暄)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