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公共文化·公益

脱贫扶智:让美育给梦想插上翅膀

时间:2020年07月06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陶璐
0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全党全社会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成绩有目共睹,在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的同时,也总结出了不少宝贵经验,其中一条就是:扶贫必扶智。

  摆脱贫困需要智慧。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是根本的扶贫之策。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同年4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同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再次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教育可以拔穷根,教育扶贫是造血式、可持续的扶贫,是可以扶到“点子上”和“根子上”的精准扶贫。在教育精准扶贫的层面,美育不仅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近代学者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美育可以陶冶人的趣味和情操,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从而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人在全面发展中具备更加健全的人格。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蕴藏着强大的教育力量。”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文学艺术的熏陶对其认知、情绪、生理、社交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当代剧作家郭启宏先生曾说:“其实小时候的我贪玩,不爱读书,更不用说对戏曲喜爱了。我的母亲倒是很爱听戏,时常带我去戏园子,我也很兴奋,但总在吃完小食品之后倒头就睡。现在回想起来,母亲对于戏的痴迷以及我小时候看戏的经历,于我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话剧艺术家蓝天野先生这样述说自己走上艺术之路的原因:“我从小爱看京剧,2岁开始跟着大人进戏园子,从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到富连成、中华戏校科班学生的戏,我都看过。……我还没上学,祖父每晚入睡前都给我说书。上小学前,我已经听了好几遍《包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西游记》《水浒传》。”表演艺术家秦怡女士在谈起自己的从艺经历时说:“小的时候,我就看了很多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后来又更多地看了高尔基、谢德林的作品以及普希金、莱蒙托夫等的诗集,之后的几十年里我还能滚瓜烂熟地背诵许多诗。这些文艺作品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让我逐渐懂得了怎样去选择、取舍,懂得了善和恶、爱与恨,甚至形成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

  艺术家们的亲身经历印证了美育的重要作用。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了要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这“五育”之中,“增强美育熏陶”再次强调了美育的育人作用,它与德育、智育之间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我们在青少年教育中开展的美育就是要以艺术教育为载体,以情感教育为主线,通过具体的艺术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得以熏陶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与城市美育相比,农村美育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念、师资和财力的支撑,使其在数量、质量、内容、形式等方面,距离贫困地区群众实际需求还有一定差距。要有效弥补农村美育的缺憾,除了教育部门的推动,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助力。近年来,中国文联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艺支教活动,惠及了众多贫困地区的孩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受到了群众普遍的欢迎。2020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中国文联继续扎实推进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行动。

  2020年6月起,中央文明办三局、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创新实施“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指示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扶智促扶贫,充分发挥文艺志愿者“传帮带”示范作用,帮助乡村学校少年宫培养一支德艺双馨的艺术辅导员队伍,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人才建设。

  我们看到,此项活动的特点在于:首先,对象精准。“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在面向大众的同时,重点针对全国832个贫困县约5万名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和200万名乡村学校学生。对象明确,为下一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提供了重要依据。其次,调研深入。此次活动从最初的策划、到中间的筹备,及至最后的实施,都建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联合各有关部门,充分调研贫困地区的实际需求,结合实际来安排课程。再次,资源整合。为了能够实现培训的因地制宜、分类分层,此次活动开设了短、长期相结合的各类培训课程,包含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四个文艺门类,兼顾不同开展形式,深入乡村基层,培训到村到户,分工协作,努力探求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项目,让实施更便利,更有效。

  从2020年7月开始,“名家名师话美育”网络公共课,“名师美育课堂”网络培训活动,“结对子、种文化”系列活动,“圆梦工程”学员线下集中培训,“名家名师进乡村学校少年宫”交流活动,“圆梦工程”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学生培训成果网络展演等一系列的培训、交流、展演,将在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旨在培育德艺双馨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艺术辅导员队伍,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位孩子获得艺术的熏陶与情感培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事实上,社会力量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生力军,要让14亿人都能有机会接受到平等的艺术教育,学校的力量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依靠社会的资源来推动。而通过“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行动,能够吸引、调动、凝聚社会上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关注并利用自身优势和特长,助力农村美育精准扶贫。

  舞蹈家赵汝蘅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难道我们舞团就不能从贫困山区里选出些舞蹈好苗子?在我们那个年代,舞蹈学校免学费,实际上对有舞蹈天赋的贫困孩子打开了一扇门。”此次“圆梦工程”文艺培训志愿服务行动的开展将为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点亮一盏灯,打开一扇窗,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美的翅膀。

  (作者:陶璐,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干部)

(编辑:赵超)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