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公共文化·公益

舞剧《风雨红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

时间:2019年12月0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高艳鸽
0

  由广东歌舞剧院创作排演、取材于中共早期革命者周文雍和陈铁军革命爱情故事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风雨红棉》,作为入围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演出剧目,将于12月12日至13日登陆北京二七剧院,与观众共同致敬革命先辈、唱响英雄赞歌。该剧以1927年广州起义为背景,周文雍和陈铁军二人假扮夫妻,在广州建立了党的地下联络机关,筹备和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两人被捕后在狱中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就义前的最后时刻,两人决定在刑场上举行婚礼,谱写了“把枪炮当成婚礼礼炮”的革命主义红色恋曲。舞剧《风雨红棉》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爱国主义主题,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在舞台上展现了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

  舞剧《风雨红棉》于2002年首演,首演时就大胆创新,以现代视角塑造革命者形象,在舞剧艺术形式上大胆突破,将革命者形象更人性化地呈现在舞台上,通过演员的肢体动作、音乐语言、大片式的风格、恢宏的气势等,带给观众视觉和心灵上的震撼。2004年,舞剧《风雨红棉》荣获文华大奖,实现了广东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与支持下,广东歌舞剧院以“复排不是复制”的标准,重新打造舞剧《风雨红棉》。广东歌舞剧院院长、舞剧《风雨红棉》出品人熊健表示,希望观众特别是年轻人通过该剧,重新认识革命英雄。

舞剧《风雨红棉》剧照

  关于舞剧《风雨红棉》的复排版,该剧的总编导文祯亚介绍,“和17年前的那版《风雨红棉》相比,这次的人物定位更加契合他们当时真实的年龄,周文雍23岁,陈铁军24岁,他们是年轻人,是很有朝气的,我们尽量去还原历史。”因此,在舞蹈语言上也增加了一些俏皮的动作,来表现年轻革命者的青春面貌,同时也能够引发更多年轻观众的共鸣。

  在舞蹈编排上,舞剧《风雨红棉》既保留了17年前老版的经典场面,又用现代手法进行创新,以双人舞为主体,以群舞为叙事背景,让舞台形象鲜明而富有感染力。文祯亚表示,“原来的舞蹈语言很质朴,这次我们就在肢体语言上丰满了许多,使其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该剧还从人性的角度表现革命和浪漫,将“婚礼”与“刑场”相联系,并延伸出“禁锢婚礼”“精神婚礼”“刑场婚礼”三个场景,表现出共产党人特有的气概,歌颂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始终坚守的初心使命和不平凡的革命历程。

  剧中饰演男女主人公的舞蹈演员金超、王闵瑞都是90后。为了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深入理解角色,他们和主创人员多次赴广州、佛山各地采风,去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地重温历史、观看老照片,重看表现那个年代的文艺作品,体会人物当时的情感世界和信念力量。金超表示,为了想象周文雍慷慨赴死的心境,他把自己演绎的每一次刑场诀别,都当作是最后一场表演。

  在舞美设计方面,舞剧《风雨红棉》将老广州风情与革命时期的社会背景相结合,舞台上两次出现下雨场景和满天飞舞的木棉花,表现了岭南多雨的气候和美丽的自然环境。此外,骑楼、满洲窗、茶楼等呈现出倾斜、不稳定的形式,有“一推就倒”的视觉效果,构成了社会动荡的整体意象,为全剧叙事营造了生动的氛围。

  舞台上,象征刑场的铁架,以及铁床、骑楼,都以黑白为主,使整个舞台有种大写意的风格。文祯亚介绍,创作过程中,主创团队花了大量心思在舞美和服装设计上,经过几番修改,服装由彩色变成了以黑白灰为主。同时,该剧综合运用了“声”、“光”、“电”、“影”、“景”等现代舞美科技,通过光影与幕布的配合,使舞台拥有一种老照片的质感。在营造仿古怀旧的历史感的同时,也贴合了现代审美。

(编辑:马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