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视野>公共文化·公益

如何将民间说唱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

时间:2018年11月0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苑利
0

  民间说唱,千百年来在最广泛的地域由最广大的民众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活跃于乡村田间地头和城镇地摊茶社,是地道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产儿。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它已登上了“大雅之堂”。在2017年启动的《中国民间文学大系》的12个分项中,《民间说唱卷》占有了重要一席。笔者作为《民间说唱卷》编纂人员之一,通过解决这一编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民间说唱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有了更多思考。

  什么算是民间说唱?如何定义民间说唱是编纂《民间说唱卷》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编纂之初,我们即对民间说唱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我们这里所说的民间说唱,是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以说的形式、唱的形式或是连说带唱的形式,用一人多角的方法,来演绎故事、刻画人物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在这个定义中,“产生并流传于民间”,是对这部分作品所进行的一个基本界定,即《民间说唱卷》中收录的都是具有原生态特点的传统的民间说唱,而1949年之后产生的,特别是具有明确署名权、著作权的说唱作品,则不在收录之列。这是因为,从原生程度看,曲艺可分为原生态曲艺和次生态曲艺两个大类。所谓“原生态曲艺”,就是指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从来没有被外来文化改动过的、传统的民间曲艺;所谓“次生态曲艺”,就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由文人创作的,或是已经被外来文化改编改造过的,已经失去原有味道了的“民间曲艺”。在编纂《民间说唱卷》过程中,所收录的主要是原汁原味的、未经任何改动的民间说唱。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说只有原生态的民间曲艺就好,次生态的文人创作就不好,我们只能说,原生态的民间曲艺保存有大量的、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民间说唱的文化基因,所以从保护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基因的角度出发,保护传统民间曲艺,当然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民间说唱是一种典型的综合性艺术,既有词,也有曲,如果只收录词,无法还原当时的曲调唱法,所以解决这类问题的通常做法是词曲兼收。但在这次编纂工作中,我们改变了这种做法——只收词,不收曲。因为曲谱所占空间过大,如果词曲全收,有限的卷本根本无法将各省曲艺品种全面收录进来。而且就算收录进来,呈现出来的只能是简谱,很难把民间说唱的曲调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更不用说精准还原。但是,如果不记曲谱,我们的后人将无法了解这些作品所包含的丰富的地方音乐信息,这又是注重以“原汁原味”保护祖先文化遗产的我们所无法接受的。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我们决定在每部作品文本的后面,附加一个用于手机扫描的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读者就可以直接进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既可以看到与文本有关的录音信息、录像信息,还可以看到图片信息、手抄本信息以及文本的电子文档信息,从而确保了所录作品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进行《民间说唱卷》选篇的目的就是要把一个地域最优秀、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说唱作品选出来,并通过出版等方式将它们传诸后世。这就要求在选篇的时候一方面要有眼光,一方面还要有制度设计。我们所说的眼光,首先是遗产的眼光——我们所选作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真实的遗产,其次,才是所选项目的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问题。而在制度设计上,我们则重点强调了列出本地民间说唱的所有体裁,然后根据流传范围以及影响力的大小,排出顺序,再从各种体裁中分别选出最重要、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说唱作品,从最重要、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中,选出由最优秀的民间艺人演唱的最著名的作品,如果项目尚处活态传承状态,通过录音、录像,我们尚可以将这些作品全息采录上来,则这部分作品可以优先录用。

  各省体裁与题材的全面性、系统性也成为了记录民间说唱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保护地域文化的独特性,通过地域文化独特性的保护,最终实现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目的。譬如,历史上安徽存有民间说唱曲种42个。按着全面性编纂原则,这42个曲种我们都应照顾到。不能因为某个曲种影响力小,或是已经濒危,已经残缺不全(譬如有的曲种只有文本,没有录音,没有录像),甚至已经消失,就成为我们拒绝收录的理由。因为如果不收录,再过百年,恐怕连这个曲种是个什么样子都无人知道。

  濒危遗产优先保护是文化遗产保护中最基本的保护理念。这个理念不但要体现在文件中,同时也应落实到行动上。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说唱当属最濒危者。既然民间说唱在活态传承过程中已经遭遇重重困难,随时都有断流危险,所以我们就更有必要将那些极度濒危的民间说唱作品,用文本的方式,用录音录像的方式,将它们先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在强调采录工作整体性、全息性时,还考虑到了对录制环境的选择——民间说唱,无论是苏州评弹,还是北京评书,都有它们赖以生存的原生环境。为了让我们的后人,能够了解到历史上各种民间说唱的演唱环境,我们在采录这些作品时,都应尽量在原有环境,譬如茶馆、祝寿等场合中录制,以表现出这些民间说唱最原始的功能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传统民间说唱,大多都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它就像一条流动的河,从远古流淌到今天,在它身上不可能不带有历史的痕迹。为确保通过此次收录,能将历史上最好的、最经典的、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说唱作品全部收录进来。这就要求我们在收录民间说唱作品时,认真汲取历史上的教训,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历史也已证明,以往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随意删改民间说唱词曲的做法,危害极大。现在看来,当时我们删除的有很多都是这些作品中最经典、最精华的部分。这种“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后人”的悲剧,在我们这个时代不应重演。

  在继承传统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对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给予更多的宽容。只要所录作品反映的主题是正能量的,即或有所瑕疵,我们都应该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这些传统文化给予与足够的宽容。不久前,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在与我们谈到《民间说唱卷》编纂工作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的任务是艰巨的。现实很明显,你们的工作很可能就是对民间说唱文学的最后一次打捞。你们能搜集上来多少,出版整理出多少,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能欣赏到多少,享用到多少”。为了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看到、听到更多更好的老祖宗们创造出来的一首首民间说唱作品,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这笔遗产以更多的宽容呢?

(编辑:单鸣)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