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产业>产业研究

互动联通促文旅深度融合

时间:2019年01月09日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孙 博
0

  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背景下,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伴随着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文化旅游融合速度不断加快,融合领域不断拓宽。其中,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需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以文化创意丰富旅游供给内涵

  强化文化叙事。要用平易近人的讲述、喜闻乐见的形式、便利多样的渠道阐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将有形的景观幻化为无形的故事,鼓励景区景点介入内容生产环节,以文化传播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增强文化旅游的浸润性、可及度和接受度。

  强化文化体验。要将自然风光的游览、人文风俗的感悟、文化情感的交融有机结合,将浅层的风景观光深化为深层的文化感受,开发独特的场景资源,发挥文化旅游在丰富人生经验、促进文化交融和增进互信互谅之间的作用。

  强化文化创造。将旅游作为文化产品、文化内容和文化服务价值实现的关键渠道,探索产业价值增值、提质升级的新路径。要有鲜明立体的形象、耐人寻味的故事、循环增值的模式、互动共享的空间,将无形的文化固化为可读、可感、可游、可用的旅游产品、服务、线路,凝固文化记忆。

  强化文化传承。要有原汁原味的内容、现代时尚的设计、合理创新的表达,讲好文物故事,实现活态传承。处理好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探索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与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融合联动。支持文博单位大力开发馆藏资源,推出一批经典时尚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一批内涵深刻的精品展陈,提供主客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

  打造中国文化旅游品牌体系

  强化定制服务。适应个性化消费需要,关注旅游发展的自主化、自助化趋势,鼓励基于个体文化创作的定制旅游线路、基于个体交流所需的文化空间营造、基于个性精神内涵挖掘的文化体验项目等。深耕文化旅游细分市场服务领域,以定向化、定制化的服务,发挥产业长尾效应,强化文旅消费的可持续性。

  强化品牌消费。可从3个层次入手:第一,在文旅产业领域推出一系列的知名品牌,策划设计一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创作打磨一批文化旅游精品剧目,培育做强一批行业领军品牌企业,着力打造中国文化旅游的品牌体系。第二,深入挖掘现有中国品牌的文化内涵,催生新型旅游服务业态,如老字号品牌与非遗技艺展示相容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旅游模式。第三,深入挖掘品牌内在的民族气质、文化精神和价值理念,发展高端文化服务旅游、入境文化服务旅游。

  强化服务质量。用地方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等提升旅游服务供给的层次,彰显特色化、差异化、内涵化的服务理念。更强化服务供给的文化创新,用文化内涵增强配套服务产业的发展质量,如推进主题文化酒店和特色精品酒店建设。更强化文化主体、内容、载体的专业服务供给,推出专业文化服务旅游,如针对小剧场优秀剧目的文化互动游,破除门票经济的路径依赖。

  强化智能服务。适应新型消费需求,实行智能分发、算法推荐、共建共享,提供实景化、场景化、体验化的文化旅游享受,实现线上线下产品共享、消费互促。推动产业数据的智能化应用分析,增加产业消费反馈数据收集的广度、深度和精度,适时调整服务供给的手段、方式和内容,精准对接需求。

  以互动联通优化空间布局

  强化整体布局。依托古代交通道路、线性文化遗产资源和文化生态分布,推进以历史重点文化遗迹为基础的国家级城市文旅产业带建设,重点打造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敦煌文化带、藏羌彝文化旅游带、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带、长征红色记忆文化旅游带等。推出沿线文旅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以中心城市、核心景区为带动,中小城市、配套区域为支撑的带状产业发展格局,以旅游开发有序推动沿线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形成整体效应、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

  强化特色定位。推行以生态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为中心的文旅特色功能区建设工程,形成一批具有区域辐射性、带动性和示范性的文旅融合发展增长极,进一步打造文化旅游新高地。

  强化分工布局。健全中小文化创作主体与大型文旅企业、知名文化景区景点的生产对接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创新创作活力,支持小微主体做精做细做专。开发“事件经济”协作模式,优化区域分工布局,如以冬奥为契机做强京津冀冰雪文化旅游板块,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做强岭南文化旅游板块。

  强化城乡互动。对接城乡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城乡文化旅游消费互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市文旅资源反哺农村,关注乡村文旅消费需求,加大对乡村文旅服务的创意支持、人才支持、客源输送、资本投入、渠道建设和基础支撑,加快文旅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强化开放包容。一是对接国家对外重点战略,增进“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开拓新兴文旅市场。二是重点支持边境省区与周边国家联合开发国际文化旅游线路。三是立足扩大对外开放格局,设立文旅融合开放实验区,鼓励区域企业参与国际文旅产业分工合作,提升产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本文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承担的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课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研究”成果】

(编辑:王少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