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广西:用情用心用力打造红色题材文艺精品

时间:2021年09月27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闻妍
0

壮剧《苍梧之约》

  广西红色资源丰富,八桂大地是蕴含着红色故事的“富矿”,是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的宝库。广西文艺工作者植根红色土壤、传承红色基因,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红色题材文艺精品,为建设壮美广西凝聚强大的正能量。

  门类丰富,红色作品不断涌现

  广西红色题材文艺精品形式多样、种类丰富。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讲述红色故事,是壮乡儿女听党话、感党恩,坚定不移永远跟党走的艺术展现。

  在今年7月中宣部、中国文联联合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作品展中,3幅广西题材作品《百色起义》《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碧海蓝天下的北部湾经济区域发展》入展。同时有8件作品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永久收藏。这些美术作品以恢宏的视觉效果,再现了广西党史上风云激荡的历史时刻、感动人心的英雄人物,巨幅画面在红色精神浸染下迸发出撼动人心的气势。这是广西美协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的丰硕成果,成为广西主题性美术创作的又一高峰。

  歌曲《湘江渡》以湘江战役为背景,巧妙化用桂北民谣“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莫食湘江鱼”入词曲,展示血与火书写的英雄史诗,唱出红军长征气壮山河的英勇气概。这是广西音协开展的重大主题歌曲创作活动评选出的30首优秀歌曲之一,入选中国音协“听见中国听见你” 2019年度优秀歌曲。

  曲艺作品《特殊礼物》,巧妙运用侗族琵琶歌的曲调和表演形式,以一件红色“传家宝”为线索,生动讲述了红军战士对党忠诚、勇于牺牲的高贵品质,入围第十一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

  今年5月至10月,以线下演出和线上演播相结合方式举办的第十一届广西剧展,汇集65台优秀剧目。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儿童剧、舞剧、杂技剧等艺术门类,都有红色题材作品呈现。第九届全区基层群众文艺汇演舞台上,近两万名基层群众将八桂大地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气吞山河的红色历史演绎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戏剧、曲艺,让每一个党史故事更加生动,每一个红色场景更加立体。

  创新形式,强化艺术感染力

  如何将红色故事展现得独具特色、充满感染力?文艺工作者围绕“创新”下大力气,充分发挥各类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赋予红色题材更丰富更生动的相貌,从而紧紧抓住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心。

  壮剧《苍梧之约》是以周恩来同志亲自在梧州建立的广西第一个党支部的革命历史为题材蓝本,以其中部分革命先烈为人物原型而进行的艺术再创作。该剧讲述了一批热血青年党员“相约于中华腾飞之时”,历经磨难与离散、牺牲与背叛,至死不渝追寻革命理想,以生命和灵魂践约。为了展现大革命年代各种力量犬牙交错、激烈角逐的复杂局面,作曲家傅滔在音乐上独具匠心,“在独特的壮剧音乐主基调中,交响乐、咏叹调以及多声部合唱跨界交流,甚至融入了爵士乐”。

  杂技剧《英雄虎胆》取材于1958年的经典影片《英雄虎胆》。以杂技的表现方式全新演绎红色经典,是这部剧最大的看点。桌技、对手顶、吊环、钻圈、浪桥、中幡、蹬鼓、爬杆……演员们高超的杂技技艺配以宏大的场面,将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十万大山英雄剿匪的故事展现得惊心动魄。“惊险、惊奇、惊艳,广西杂技让‘虎胆英雄’活了,‘虎胆英雄’让广西杂技燃了!”来自观众热烈的掌声使总导演邢时苗“‘技’与‘戏’的有机融合”的创作理念得到共鸣。

  木偶剧《鸡毛信》根据广西老一辈作家华山的中篇小说《鸡毛信》改编,采用“剧中剧”的形式,讲述生活在现代的12岁少年海娃,通过VR游戏“穿越”到1941年,与抗日小英雄海娃并肩作战、与敌军斗智斗勇的故事。剧中亮点纷呈,使用了上百个木偶及皮影,表演中首次运用杖头穿戴偶,音乐既有地方戏曲也有流行摇滚、说唱元素,数控转台实现场景、空间、层次的切换。“不降低艺术维度和审美手段,是对儿童观众最大的诚意和尊重。”导演胡红一表示。

  聚合优势,激发文艺创作活力

  植根红色土壤、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红色力量,一直以来都是广西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坚持尊重文艺创造与加强组织引导相统一,实施规划引领,统筹布好全区文化文艺工作的“一盘棋”。于2018年启动、 2019年正式实施的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聚焦自治区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创作。

  广西文联通过建立完善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聚合优势,激发文艺创作活力,精心组织创作生产。坚持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全面带动各艺术门类创作繁荣发展。组织召开“文艺发展座谈会——广西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三年规划的实践与思考”,研究统筹推进文联5个入选项目。开展文艺精品项目征集活动,吸引更多优秀的重量级文艺家参与其中。文学创作项目在全区范围公开征集;系列重大主题歌曲创作面向全国,吸引了区内外广大文艺工作者热情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得到全区各设区市美术家重视与参与。整合各方资源,为创作提供保障。多次组织文艺家开展“深扎”,分赴广西各地采访革命老区、红色遗址、扶贫第一线、自贸实验区,开展实地调研,深刻捕捉红色图景;在重大主题创作中,引入文史专家、党史专家、文艺评论家进行论证,严把政治关、质量关,确保导向正确、学术严谨。紧扣创作环节开展有针对性的笔会,对作品进行打磨提升。建强文艺评论阵地,推动创作与评论有效互动。整合广西评协和《广西文学》《南方文坛》《美术界》刊物资源,与全区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共建8个文艺评论基地。深入文艺现场,密切关注创作动态,把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通过三年规划的实施和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及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广西文联探索出以项目带队伍、育新人的好路子,使文艺工作者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

  广西作协副主席李约热、潘红日在脱贫攻坚一线长达两年,将驻村的经历及长期体验生活的感触融入了创作思考,使脱贫攻坚的故事讲述有了炙热的情感温度。两位作家的新作同时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目前,凡一平、盘文波、杨映川等实力作家主动承担的红色题材文学作品正在紧锣密鼓地创作之中。

(编辑:王丽)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