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幻灯

文艺家纵情歌唱新时代

时间:2019年02月1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薛晋文
0

文艺家纵情歌唱新时代

——“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9春节大联欢”观后


大联欢上演趣味漫谈《美丽新时代》 本报记者 赵志伟 摄

  由中国文联主办的“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19春节大联欢”是面向全国文艺工作者的一次联欢盛会,是一个宣传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展示新老文艺家风采、汇报文艺家创作成果,以及梳理文联年度工作亮点、团结文艺家奋发有为、实现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品牌联欢活动。今年的大联欢分为“芬芳永流传——致新时代”“馨香满乾坤——致人民”“百花竞吐蕊——致祖国”三个主要篇章,三大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既是“新时代”“人民”和“祖国”的三位一体的统一体,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家国情怀,彰显了文艺工作者为新时代担当作为,为祖国努力奉献精彩乐章,为人民纵情歌唱的豪迈情怀。

  今年晚会的序幕是“花涌报春来”,一曲《百花大拜年》很好地起到了热场的前奏效果,紧接着三大《春节序曲》紧锣密鼓登台亮相,刹那间将观众带入了浓郁的年俗气氛之中。应该说,这些好戏连台般的春节序曲,体现了中国文联服务人民和服务大众的根本宗旨,彰显了壮美中国新时代的无限春光,反映了春回大地和春满人间的时代新气象,青年文艺工作者以激情舞乐迎来了春天的脚步,给人以无限的生机和浑身的力量,将传统的喜庆年俗和文艺事业的蓬勃生机交融在一起。

  伴随着喜庆吉祥的音乐旋律,荧屏之外出现了刘兰芳和田连元两位老艺术家的画外音,他们分别传递了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向全国人民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拜年的心声。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的拜年方式可谓匠心独运,新春祝词又别出心裁,比如中国书协的新年祝词是“健笔凌云、翰墨飘香”,中国剧协的祝词是“家和人美、好戏连台”,中国影协的祝词是“福影相随、幸福开心”……可以说,这些简洁凝练的祝词富有特色,很好地将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的宗旨和节庆伦理融会贯通,在言有尽而意无穷中传达了美好的祝福和期待,借助联欢的契机与平台起到了普及和宣传协会职能的作用,具有四两拨千斤和画龙点睛般的神奇艺术魅力,节目增强了普通观众对各文艺家协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综艺晚会的文化性、娱乐性和宣传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将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反响。

  激越昂扬的时代风采

  大联欢第一篇章命名为“芬芳永流传——致新时代”,具有深刻的内涵。由李易峰、杜江等演唱的新创作歌曲《我的新时代》,表达了文艺工作者步入新时代后无比自豪和激越昂扬的时代风采;由冯巩、刘芳菲等联袂演绎的成语接龙节目趣味漫谈《美丽新时代》,将晚会在开端处就掀起了一波小高潮,借助汉字成语特有的韵味和美感,将新时代的新事物、新变化和新成果进行了生动活泼的描绘和展示,给人耳目一新和酣畅淋漓的美感;以电影《小街》主题曲、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主题曲、电影《焦裕禄》主题曲等5首影视金曲联唱的形式,以及为本次大联欢专门创作的群口相声《用作品记录时代》最具代表性,文艺家借此由衷地向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艺事业致敬,向入选百名改革开放先锋人物的老艺术家们致敬,蒋子龙创作的《乔厂长上任记》、李雪健主演的电视剧《渴望》、谢晋执导的电影《天云山传奇》等都深深地印在了几代人的脑海中。

  经典是时代的坐标和结晶,蕴含着特定的集体记忆和共有的时代情绪,系列经典作品唤起了人们对火热年代和流金岁月的深情回望,伴随着那些熟悉的旋律,追忆着那些奋斗的岁月,老一代艺术家们眼眶里泛着晶莹的泪珠。同时,这些经典作品和乐曲又是一座座文艺高峰,激励着青年文艺工作者不断奋力赶超,在一代又一代的接力赛中共同谱写着追梦人的故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文艺工作者积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火热的生活现场触景生情并有感而发,创作了大量讴歌新时代新生活、赞美新时代劳动者的新作品。比如,歌唱工人建设者的歌曲《自豪的建设者》、礼赞农民兄弟姐妹的《我们的田野》、颂扬科技工作者的《山河铭记》以及致敬部队官兵的《一二三四歌》,都是文艺家深入生活收获的累累硕果。因为,只有文艺家深深融入人民的事业和生活之中,努力捕捉他们的顺境和逆境,积极回应他们的梦想和期望,扑下身子和人民群众同悲戚共欢乐,乃至熟悉和洞察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才可能创作出记录生活和反映时代的好作品和大作品。可以说,一切社会历史生活是文艺之母,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时代生活之子,生活和文艺是一对母子关系,文艺工作者只有畅游在生活的海洋中,才能给人民群众奉献真正优质的精神食粮。

  情暖大地的人民立场

  大联欢的第二篇章是“馨香满乾坤——致人民”,表达了文艺家心系人民疾苦、服务人民诉求和情暖祖国大地的重要主题。人们常说,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正是秉承这样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扎根脱贫攻坚一线和精准扶贫的战场之中,亲眼目睹了这场人类历史上消灭贫困的壮举和伟大实践,为亿万贫困人口加油鼓劲,为干部群众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纵情歌唱,培育了当代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凝聚了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创作了一批带有泥土气息和血性斗志的动人诗篇。譬如,大联欢中的对唱《扶贫路上歌连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文艺工作者和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分别以河南宁陵县和四川宣汉县的扶贫实践为生活原型,创作出了《又见梨花》《山路不只十八弯》等动人的贫困地区主题形象歌曲。大联欢中的这些优秀作品警醒我们,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同时,文艺家的创作实践告诫我们,人民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和人类实践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当下的精准扶贫无疑为文艺家深入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舞台。

  当然,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学生。前面几首歌的词作家和歌唱家王晓岭、化方、张也等,以及跨越23个省创作大型画作《江山如此多娇》的美术家,毫无疑问,他们为全国的文艺工作者做出了榜样和示范作用。反观当下,对一些文艺家来说,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带着心,没有动真情。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此外,大联欢中来自云南驰宏残障小学生的新年问候和表演,以及歌曲《姐姐》《因为有你》让人潸然泪下,在共同富裕和奔小康的大路上,我们不能忘记弱势群体的艰难困苦,他们更加需要全社会的温暖和呵护,这样的节目创意和内容很好地实现了情感安慰和人性关怀的文艺宗旨,既凸显了晚会的情感温度,又增强了文艺的担当力度,为晚会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华儿女的普遍心声

  大联欢第三篇章的主题是“百花竞吐蕊——致祖国”,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例如,名家名段《醉美梨园春》,一个节目就串联了徽剧、秦腔和河北梆子等地方剧种,将中华戏曲百花争艳和竞相绽放的可喜势头呈现出来,既热闹非凡,又平添了许多喜庆吉祥,而且特意由民歌歌手、流行歌手演绎传统戏曲,编导组试图通过传统戏曲年轻态的展示,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转换和创新发展的深入思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如,歌曲《向往》《回声》《中国》《到人民中去》《春暖花开》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梦想,而今大家万众一心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出发,类似的优质作品无疑起到了凝神聚气的良好作用。

  人们常说,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心声,也是在旋律上流淌和荡漾的思想,这些作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极大地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将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铿锵之声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再如,由岳红、孙茜和侯勇等领衔的诗表演《春风悄然吹来》,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深情关怀。2017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乌兰牧骑队员回信,表达了对基层文艺工作者的美好祝愿,对他们60年坚持不懈辗转各地演出的牺牲精神,以天空为幕布、以大地为舞台的创造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在中央美院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又给8位老教授回信,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努力促成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83岁的老演员牛犇同志入党,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予以勉励,对文艺工作者更好地服务祖国和人民表达了深情希冀。大联欢借助诗歌表演的形式,再次重温回信精神,令文艺工作者备受鼓舞和激励。从节目中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把握了这个立足点,党和文艺的关系就能得到正确处理,就能准确把握党性和人民性的关系、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几封温暖的回信,体现了党和政府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积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同时各级领导诚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心声和心愿,文艺的春天已然真正到来。

  此外,大联欢还借助系列短片回顾了中国文联年度评奖活动的盛况,集中梳理了一年来文艺界取得的喜人成果,依托文艺家们的励志故事,感染了无数观众。例如,中国曲艺“牡丹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杂技“金菊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美术作品展等全国性奖项相继成功举办。这些获奖作品,彰显了文艺家“十年磨一剑”的坚韧和付出,是他们“两脚沾牛屎、汗水摔八瓣”辛劳的生动体现,这里既有文艺家“起而行道”的实践性品格,又有深入生活、扎根生活的切肤生命体验,反映了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过程中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

  (作者为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

(编辑:陈宁)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