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1:13:53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 | 文 联 | 文 学 | 戏 剧 | 电 影 | 音 乐 | 美 术 | 曲 艺 | 舞 蹈 | 民 间 | 摄 影 | 艺术交流 | 文联报刊
书 法 | 杂 技 | 电 视 | 专 题 | 评 论 | 维 权 | 文 博 | 图 片 | 展 厅 | 文 献 | 名 人 | 文艺评奖 | 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联简介
·文联章程
·主 席 团 ·党组领导
·书 记 处 ·机关部室
·办事指南
·第八次文代会 ·第七次文代会
·第六次文代会 ·第五次文代会
·第四次文代会 ·第三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镜头下的梦幻舞台——访摄影家李兰英
http://www.cflac.org.cn    2011-02-21    作者:李晓君    来源:中国艺术报

黑天鹅双人舞 李兰英/摄

    不久前,“美的乐章:李兰英摄影艺术作品展”在国家大剧院展出,展览展示了著名摄影家李兰英50余年的摄影生涯。50年来,她拍摄了数万幅摄影作品,其中大部分被国内外报刊杂志选用。数百幅作品入选国际、国内大型影展、画册、年鉴。其中,《画家入画》《影艺传友谊》《颐园烟雨》《青春》《旋律》《疑是仙女下凡来》等数十幅作品,先后在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影赛、中日友好影赛、中美国际影赛及国内各届影赛中获奖。

    李兰英对于摄影的喜爱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在学习之余,她经常拿着自己买的相机拍风景并主动给同学拍照,一时之间,她成为了周围同学熟知的“摄影高手”。1952年,她进入《中国画报》工作。当领导发现她的简历说明上有摄影特长和爱好时,便安排她成为了摄影记者。自她拿起那沉甸甸的摄影器材起,50余年再也没有放下。

    刚参加工作的她,对于各种采访工作都积极参加。在不断拍摄的过程当中,她渐渐发现了自己更加钟爱的题材——舞台摄影,因为舞台表演的拍摄要讲究时机,很多美丽的景象稍纵即逝,这就更考验拍摄者的抓拍技巧和艺术思维。刚刚接触舞台摄影时,她的态度非常严谨,如果一个话剧、舞蹈有多场演出,她一定会先提前去看一次,观察整部演出最精彩的场景有哪些,同时自己构思如何表现,等第二次去观看演出的时候就找准时机抓拍那些瞬间。

    当经验积累丰富以后,即便不做功课,第一次观赏,她都能根据现场的表演预测出演出最佳场景出现的时机和最佳的拍摄角度,她的很多佳作都是这么拍摄出来的。《白云朵朵》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里有个极富有画面美的场面,她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在离地面近20米高的剧场侧面的灯光架上是摄影最好的角度,但灯光架上满是电线,触电、踏空都是很可能发生的事情,灯光师傅对此不太同意:“为了拍张照片,跑上灯光架练‘杂耍’,玩这个命值得吗?”最后,在她的一再恳求下,好心的师傅终究拗不过她那份对艺术的执着放她上去了。细细的灯光架上,晃晃悠悠很难站稳,更何况还拿着非常沉重的专业相机、旁边多只强光灯散发的热量烘烤着她,但她还是坚持守候到了那一个场景的到来,在众多身着白色演出服的舞蹈演员围成圆圈趴伏在舞台上时,她果断按下快门,于是,一张表现《天鹅湖》群舞场景的以独特角度和完美构图取胜的照片《白云朵朵》诞生了。

    回顾自己摄影50余年的创作经验,李兰英总结了三条:第一,艺术的理解。舞台摄影的对象是立体的、多方向的,必须要有对艺术的理解,才能达到对舞台艺术的全方面认知。第二,创新。摄影考验的就是拍摄者的创意。第三,就是执着和努力。“现在年岁大了,腿脚不灵便了,只能选择性地参加一些专业活动了。以后的时间里,我整理50余年的摄影经验和人生经历,希望能对后人有所帮助。”李兰英说。

(编辑:晓婧)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