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评论要闻

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

时间:2019年11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杨 倩
0

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

——写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图像乐舞重建复现研讨会”之后
  
建鼓武士舞 何 铭 摄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舞”不仅是一种艺术形态,更是礼乐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孔子的“八佾舞于庭”,还是汉魏的“以舞相属”,都是“舞”在礼的层面上伦理价值对象化的体现,图像乐舞的重建和复现正是对中华礼乐文化的赓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合唱”中,我们民族的舞蹈应该发出怎样的声音,图像乐舞的重建和复现正是带着这种思索负重前行。
  近日,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省舞协主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图像乐舞重建复现研讨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来自全国的图像学、历史学、文艺学、音乐学、舞蹈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秉承“左图右书”的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古典图像乐舞的重建和复现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丰富了舞蹈学这一重要的学术领域。
  重视文化语境的解读,是本次研讨会讨论的重点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练春海提出了融原境研究、整体研究和实验研究于一体的艺术考古研究方法。他认为,以艺术考古的方法研究乐舞图像,尤其要关注研究对象所处原境的复建,只有深入理解产生和容纳乐舞图像的原始环境,才能更好地解读乐舞图像的文化意义。
  事实上,与古典图像乐舞的重建和复现相关的“建什么”“如何建”“为什么建”这些问题,既取决于舞蹈“文本”的面貌,也受时代情境的制约。它是今人在“宗史”和“尊史”的前提下,展现当时的人们“跳什么”和“怎么跳”。在某种意义上,重建和复现之后的作品是一种“再现”性的艺术,而非艺术的表现,因此,如何看待民族传统和如何进行转化是其关键所在。值得强调的是,重建与复现不仅是纯粹的身体动作的“复制”,也是在当代价值体系中对其文化整体语境的还原,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古代乐舞的重建与复现实现了现代与历史在文化上的对接,具有了承续传统、与时俱进的意义,这对中国古代舞蹈的现代定位与价值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忻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刘晓伟从音乐的角度进入乐舞的探究,从“一带一路”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史观”的大视角下,对图像乐舞复建重现的当代价值和意义条分缕析。
  在研讨会上,也有学者从微观的角度对重建与复现的命题进行了探索,如北京舞蹈学院研究生郑晨在对《旧唐书》《礼记正义》《逸老堂诗话》等文献搜集的基础上,通过“左图右书”的图像与文献佐证,与“礼失求诸野”的民间舞结合,复现了汉代男子俳优舞蹈的仪式流程,提供了一种古代舞蹈的编创思路。
  与会专家学者对多个民族舞蹈的重建和复现也非常关注。汉代张骞的“凿空”之旅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带来了此后隋唐乐舞的繁荣,就敦煌舞蹈、藏族宫廷舞蹈、龟兹壁画舞蹈、响堂山石窟伎乐天舞的研究现状,专家认为,目前人们在对唐代的敦煌舞给予关注的同时,藏族的敦煌舞却还没有进入研究视野;散落在民间的舞蹈并不一定就是民间舞,宫廷舞蹈也有存活于民间的特例;将静态的图像转化为舞蹈形象要寻找史论的依据,而非照猫画虎。
  图像乐舞的重建与复现是一个庞大的、历史性的工作,诚如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建所言,中国古典舞的重建与复现往往是以某个时段、某个空间的古典舞为对象,因此,这项工作的完成并不是某一个人、某一个单位或者某一个专业的事情,它触及文化、社会、历史、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创作,都需要多个学科的支撑,需要多方协力合作。为搭建好这个学术与实践的交流平台,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将汉画舞研究作为山东省“十三五”文化艺术重点学科建设中的建设方向之一。具体来讲,就是以山东丰富的汉画资料和与舞蹈学相关的史论研究为基础,整合相关院校的资源和力量,综合舞蹈学、音乐学、历史学、文艺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把汉画像与乐舞连为一体,对“一带一路”下的图像乐舞进行一定数量的实验剧目的重建与复现,使经典性的汉代图像乐舞得到活化呈现。目前,学院已经完成了《建鼓武士舞》《羽人饲凤》等作品的编创。同时,曲阜师范大学的《乐律全书》“六小舞”舞谱复现研究、山东大学(威海)舞蹈系的汉代袖舞研究也都在首届“一带一路”图像乐舞重建复现研讨会的基础上迈出了更大的脚步。
  需要强调的是,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审视,古代乐舞的重建和复现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接受群体的素质强化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重建的目的不仅要展示出舞蹈物质形态在彼时的“原真性”,还需要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深入到中国礼乐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中。在重建的具体路径上既要注重对文献资料的解读,又要注重对由二维静态图像向四维舞蹈影像过渡的编创的把握。概言之,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接,这才是古代舞蹈重建的价值所在。研究者需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如何看待民族传统,二是如何面对转化。在重建和复现的过程中,图像乐舞中的哪些文化符号、美学精神应该传承下去,现代人应如何赋予它新的意义……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作者系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副院长)
(编辑:张钰童)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