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评论要闻

奏响时代的强音——读报告文学《大流向》

时间:2014年04月28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炳银
0

  徐歌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流向——沧桑西江与黄金水道建设的时代际会》,围绕广西自2008年开始实施“西江黄金水道”发展战略的进程,展开激情、宏观、真实的叙述。作品开合有致,交叉有度。其行文之势有如滚滚西江水,汹涌浩荡。作者直奔现场,用带着焦急情绪的感受文字,真实描述了发生在梧州西江长洲枢纽航船大堵塞的情形。

  梧州,“东望五羊,西通八桂”,乃水道交通的关卡之地。因为长洲枢纽1号船闸被抢闸的船舶碰撞受伤,只能改由2号船闸双向通航,这就大大减缓了船舶过闸时间,以至造成待闸的船只高达六百多艘(通常京杭大运河,只要堵船的数量达到三百艘,就会惊动全国),最少要七天后方能通过完毕。而且这还是要在不继续大量来船的情况下的可能性结果。在这样的大堵塞面前,众多船工焦急地等待,航道、海事、公安、交通、消防、卫生等部门人员紧急应对,几乎就是一场场绷紧人心的大戏。在描述了西江航运的繁忙与紧迫之后,作品在不经意间,开始了相对舒缓的叙述,关于西江水道沿途各地的历史文化,关于航道开发在经济建设流通中的重要作用。人与水,水与文化、交通、航运等的交响开始了。

  像西江这样流域阔大的河流(内河流量仅次于长江而超过黄河),其历史必然和当地的开发文明及种族的繁衍史结合在一起。所以,作者自然而细致地对西江地理构成、流域范围、种族习俗、人文政治历史等进行考察,并展开自己的叙述,这有利于丰富读者的地理人文知识。所谓“大流向”,既是西江水的流向,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和适应西江的时代大势流向。当你看到如今西江航运的这种繁忙和紧张局面时,就能感受到广西航运开发决策的英明,感受到这种开发获取的繁盛情景。然而,1994年,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沿西江航运干线开通,西江的航运突然萎缩,航运几乎停止,连南宁的航运大厦都被拆除了。一条黄金水道空置了,这是一笔资源浪费。2008年,广西及时提出要把西江黄金水道打造成“广西水上高速公路”。这样,西江的“大流向”就与广西的时代发展潮流汇集到一起,一个从人文、地理、水流、交通、经济等角度认识和利用西江的时代开始了。而这部报告文学《大流向》,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酝酿的,也是人们这种认识的文学归纳。它解读了西江的前世今生,使西江在人们的面前有了多面和立体的呈现。

  理清决策者开发西江水道的宏大构想及具体实施的过程,自然是充满激情的描述。但作者并未完全局限于这些过程的交待,而是重点地聚焦了相关人物,包括被誉为“长洲水利枢纽之父”的张具瞻,多年来从事船运的彭森、麦荣志及李超雄三兄弟,如今担任广西港航管理局负责人的杜敬民。另外,作品还聚焦了普通人物,包括常年不顾艰辛,维护航道安全的航标守护者。对他们故事的讲述,使《大流向》在宏大结构框架下有了细腻巧妙的装饰效果,给人以宏阔而丰富的感受。

  《大流向》在书写西江的历史和现实自然文化风貌过程时,激荡在其中的是今天对西江充分开发利用的伟大精神和行动。西江激流从久远的历史中走来,到了今天,她似乎遇到了知音和伙伴,她的伟力和歌唱得到实际的展示。或许,在这个西江的时代展示和歌唱中,作者也看到过曾经的危难,知道其中也有无奈与困惑,但这已经出现的开发繁盛却是现实的强音。《大流向》是走读西江的优秀文化读本,对于现实和历史的西江乃至广西而言,有着丰富的文献价值和记忆价值。

  (作者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