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评论要闻

一段鲜为人知的红色财经史——读《一个月的战斗》

时间:2014年04月21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黄文夫
0

  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推出的这部作品,以发生在1946年冬天一个月中的真实故事为蓝本,再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财经战线艰苦卓绝的斗争。

  作者刘人杰是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优秀财经工作者。1945年初,他被党组织选派到有“抗大”之称的苏中四专署干部学校学习,任工商队学生会主席兼全校消费合作社社长。毕业后,先后在苏中利丰公司、江海公司、华中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江苏泰州中心支行任会计、业务股长、供销社社长、营业股长、农贷队队长和营业部副主任等职,为中共苏北老区革命经费的筹集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财贸金融事业贡献了宝贵的青春年华。新中国成立伊始,他受上级部门委派前往苏北区党委党校学习,并于1951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银行系。毕业后相继出任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技术处财务组组长,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当初代号601)财务部门重要负责人,为建设银行地方支行的运营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创建立下了功劳,并对我国早期科技战线财经工作的拓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

  本书记述的正是作者在利丰公司那段传奇经历。1946年3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发出做好适应和平和战争两种环境的工作决定。中共中央华中局财委主任曾山指定财委委员顾准、龚意农筹建一个资本雄厚、规模较大的华中利丰棉业贸易总公司,希望用它的营业利润所得,补充和平时期党的活动经费,一旦内战爆发,则转而筹备军需民用物资,支援前线。3月底,利丰公司在江苏东台城正式成立。利丰公司对外宣称是股份制企业,是各界人士集资创办的,而实际上所有资金、物资全部由华中局财委拨款。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并集中5个整编师共12万兵力,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犯。我华中野战军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同4倍于己的敌人连续作战7次,歼敌5万之众,大获全胜。这就是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苏中七捷”。之后,为了贯彻党中央“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方针,华中野战军主力于9月北上,只留少数人员在南线坚持,斗争形势日趋严峻。利丰公司转到东台以北农村地区,继续坚持营业,把已购的大批棉花,迅速运往上海,换回军需民用物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革命战争年代的财经工作,是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敌后的经济战线的斗争尖锐程度,不亚于军事战线。历史事实证明,财经工作的开展,对我解放区根据地的开辟、巩固、坚持、发展,直至取得最后胜利,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要保证正规部队及各地方兵团等革命武装的军需供给,保证根据地各级党政人员的生活供给,还要不断改善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它要与敌寇的经济掠夺与封锁以及顽固派的干扰与破坏做殊死搏斗,以粉碎敌人“以战养战”的阴谋。《一个月的战斗》,不仅是作者在战争年代从事革命经济工作生涯的缩影,更是这段红色财经史的经典缩影。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