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名家

缅怀陈爱莲 | 用舞蹈诠释着传奇人生

时间:2020年11月23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0

 

陈爱莲 

  11月21日零点59分,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陈爱莲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陈爱莲简介 

  陈爱莲,1939年出生于上海,中国舞蹈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戏曲与舞蹈研究所所长、中国歌剧舞剧院舞蹈家兼编导、陈爱莲艺术团团长、北京市爱莲舞蹈学校校长。曾主演《鱼美人》《红旗》《白毛女》《文成公主》《红楼梦》《牡丹亭》《繁漪》《霸王别姬》等舞剧。

 

 

中国文艺网艺坛大家专题——陈爱莲 

 

陈爱莲《爱莲之舞》专题片

 

  陈爱莲,12岁与舞蹈结缘,天赋和刻苦把她锻造成舞蹈的杰出代表,责任和使命使她成为中国古典舞的传承者,舞蹈已经融入她的生命,她用舞蹈诠释着自己传奇的人生。

  2014年10月15日,陈爱莲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文艺创作存在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这让她印象特别深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高峰”,所以她一直在努力成为向着“高峰”攀登的人中的一位,不辜负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期望。

  主演《鱼美人》,一举成名 

  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舞蹈学校在前苏联舞蹈专家古雪夫指导下,创作了大型舞剧《鱼美人》,这是首部中国古典舞与西方芭蕾舞融合之作,也是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节目。陈爱莲出演剧中的人鱼公主,她成功地将中国古典舞与西洋芭蕾舞互鉴互融,把中国古典舞的“拧、倾、圆、曲”和西洋芭蕾舞的“开、绷、直、立”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身段和画风结合起来,完成了跨越两个文化系统的对话,讲好了这个优美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

 

 

陈爱莲表演,资料图片 

  为了演好这部剧,她四处拜师,请教更多专业老师,当年舞蹈大师戴爱莲先生还专门教授她芭蕾舞的足尖技巧。由于剧中女主角是半人半鱼的海底公主,她特意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反复揣摩古代少女的心理,还到公园观察鱼游来游去的姿态,模仿鱼的样子,在水边手舞足蹈……

  《鱼美人》作为国庆十周年的献礼节目,陈爱莲连续演出40场,座无虚席。她凭借这部舞剧一举成名,成为当时中国最年轻的舞蹈家之一,随后演出机会逐渐增多。1962年,她在芬兰赫尔辛基世青节舞蹈大赛中表演的《春江花月夜》(独舞)、《蛇舞》(双人舞)、《弓舞》(领舞)、《草笠舞》(领舞)一举获得4枚金质奖章,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面对诸多的荣誉,她没有迷失自己,时刻铭记自己是国家、人民培养出来的。在北京舞蹈学校上学时,校长曾告诫大家,60个农民一年的劳动成果才能养活一个舞蹈学校的学生,要好好珍惜学习机会。从进入舞蹈学校那一天起,她就树立了一个信念,要全身心地回报祖国、回报人民。

  演林黛玉,每一次复排都要有新的突破 

  生命不息,舞蹈不止。2019年,已经80岁的陈爱莲,再演舞剧《红楼梦》,演绎十几岁的豆蔻少女林黛玉,创造了中国舞蹈界的传奇。

  她说,“我希望能够继续为共和国70周年献上一个好的作品!”

  陈爱莲演过的众多舞蹈角色中,林黛玉应该算是演的场次最多的一个。

 

陈爱莲扮演舞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第一次演林黛玉是1981年,那时她已经42岁。《红楼梦》的人物线索、故事情节非常复杂,要把它用舞蹈的形式完美地表现出来,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她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研读原著,揣摩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首演非常成功。

 

 

陈爱莲扮演舞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1997年,已经58岁的陈爱莲牵头复排《红楼梦》,再次主演林黛玉,由于和角色之间在年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遭到一些人的质疑。质疑声没有让她退却,反而激起了她进一步的探索。她琢磨要想更好地演绎林黛玉,除了要保持优雅的身形和良好的舞蹈功底外,更要演绎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为塑造一个既符合原著又被观众喜爱的林黛玉形象,她反复重读《红楼梦》,深探林黛玉的灵魂,不断地做出调整和创新。最终,演出大获成功。

  到77岁高龄时,她还坚持出演《红楼梦》,演起少女林黛玉依旧舞姿优美。

 

陈爱莲扮演舞剧《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虽然已经演过七八百场,但陈爱莲对《红楼梦》一直在不断地、精益求精地探索。这部作品从1981年创排、1997年复排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复排一次。每一次重新复排,都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观众的审美、艺术的创新做出相应的修改、加工和提高。

  她觉得,虽然岁月不饶人,但舞台表演的艺术生命可以延长,尤其是对经典舞剧的复排,每一次都要有新的突破。

  创办学校,为中国的舞蹈事业做一点事情 

  1995年,陈爱莲变卖个人房产,并在多方面支持下,创办了北京第一所民营舞蹈学校。办学的念头源自1995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国家领导人关于发展职业教育讲话的触动,也源自她注重弘扬艺德、传承民族文化的想法。

  学校开始招生后,她既是校长又是教师,每天除了处理大量繁杂的行政事务外,还要授课。她把多年的舞台实践经验编成教材,传授给学生。直到今年9月,她仍在亲自指导学校的教学和演出。

 

 

陈爱莲指导学生形体动作 

  “教书先育人,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训——立德、敬业、求实、创新。”她曾坦言,办学不是做生意,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要教给学生真正的舞蹈技能和做人道理,使他们能够为社会作贡献,这才是最重要的。

  陈爱莲乐于帮助家庭贫困又有舞蹈天分的孩子求艺,对他们的困难总是伸出热情之手给予帮助,减免困难学生费用。2014年,陈爱莲去贵州采风,了解到当地艺术教育资源匮乏,就萌发了帮助当地培养舞蹈人才的想法。在当地文联的帮助下挑选了10名来自贫困家庭且喜爱舞蹈的孩子,带回北京培养。

  曾有人问她,这么多年坚持在舞蹈艺术一线的动力是什么?也有人劝她,你年龄不小了,该闲下来了。但她觉得没有理由随便放弃,虽然生命是父母给的,但是真正为她提供学习成长机会的是国家、是人民。

  她常对学生说,有两个陈爱莲,一个是普通人的陈爱莲,一个是在舞蹈领域肩负着责任使命的陈爱莲,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指引着她跳好自己的舞蹈,为国家的舞蹈事业作出贡献。

  “我有一种情结,就是特别想回报社会,为中国的舞蹈事业、教育事业做一点事情。我特别希望我们自己的舞蹈艺术,我们中华民族的舞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初心如磐,一生如此。

  深切缅怀陈爱莲先生!

(编辑:张金菊)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