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艺评论>锐评

电影衍生剧体现网剧生态新动向

时间:2020年01月13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侯东晓
0

  新年伊始,悄然上线的《唐人街探案》网剧版热度不断蹿升,近日豆瓣评分达到了8.0。众多网友都盛赞,“唐探宇宙不是吹的”“网剧版《唐人街探案》有电影感”。网剧版“唐探”共12集,每4集完成一个故事,就目前网上更新的6集来看,无论是幕后制作、故事架构、画面处理还是演员表演都可圈可点。网剧版“唐探”作为电影《唐人街探案》的衍生剧,很好地延续了电影故事的世界观,正在逐渐描绘出一个“唐探宇宙”,将《唐人街探案》打造成一个“电影IP”。然而,在对网络衍生剧的众声喧哗中,我们更应该看到网剧发展背后的深层动因以及整个网剧生态发展中的影剧互动新形态。

  影剧互动在国外并不少见,有先是系列剧成功,然后再拍成电影的,例如《越狱》《唐顿庄园》就是典型代表;另外一类则是相反,先是有了较为成功的电影,然后再拍出衍生剧,这一类如电影版《西部世界》的同名衍生剧《西部世界》,电影版《守望者》的同名衍生剧《守望者》,《星球大战》的衍生剧《曼达洛人》等;还有一种是由系列剧衍生,产生新的系列剧,例如《绝命毒师》的衍生剧《风骚律师》,《行尸走肉》的衍生剧《行尸之惧》等等。从上述的粗略整理我们可以看出,欧美影剧互动已经形成了既定模式,而其背后则是雄厚的资本支持和平台支撑以及比较成熟的故事世界观架构。虽然在中国网剧生态中,还未出现足够发达与成熟的衍生模式,但《唐人街探案》等电影衍生剧的诞生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网络剧的新动向。

  有研究表明,近几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虽然偶有“爆款”产生,但是整体上呈现逐年递减状态。随着网络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各大视频平台资金的注入,网络成为电视剧行业重要的突破口。经历了前几年“文学IP”风潮,近几年网络剧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大量同质化、粗制滥造的作品喷涌而至,“IP”逐渐被创作者空洞化和概念化,忽略了内容生产,造成了大量观众流失。随着优酷、爱奇艺和腾讯三大视频平台对网络剧的重视,网络剧的发展在今年进入了新的转型期。“骨朵传媒”对2019年暑期档三家视频平台“剧、综、影”的分析报告显示:优酷在阿里内部实现了宣发打通、内容打通、技术打通,让整个集团的生态优势均为剧、综、影等优质内容赋能,非常典型且成功的案例是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网络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第二季、网络电影《水怪》等;爱奇艺不断深耕多元潮流文化,以头部网综《中国新说唱 2019》《乐队的夏天》等为重心争取流量、留住用户;腾讯视频则以网剧《陈情令》领衔,探索优质、粉丝向剧集会员超前付费点播等新模式。爱奇艺在2019年年底推出的网剧《闪光少女》和2020年推出的网剧《唐人街探案》都是同名电影的衍生剧,而且在豆瓣“华语口碑剧集”榜上分别位列第9位和第4位。两部衍生剧的推出也补足了爱奇艺在2019年暑期档三大平台中网络剧生产的劣势。

  视频平台对网络剧倾注了大量心血,这也是两部衍生剧“电影质感”的重要保证。这种大投入推动了网络剧的“极化”追求,这既保证创作质量,同时又深深地抓住了观众群。《闪光少女》的二次元设定、《唐人街探案》中林默的“气味寻踪”都突破了以往玄幻修真以及单纯的推理悬疑类型壁垒,形成悬疑+推理+偶像+喜剧的复合类型;在角色上,《唐人街探案》中,王宝强扮演的神探唐仁、肖央扮演的警长坤泰等,也都以原版电影中的角色前来客串,因此,网剧版和电影版“唐探”一脉相承;在演员的选用上,台湾当红演员邱泽、张钧甯,以及实力派张颂文、张世等演员的加入缝合了网生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制作上,2019年以《误杀》“一战成名”的导演柯汶利操刀前4集的“曼陀罗之舞”,陈思诚则转到幕后担任监制和编剧,这一组合一方面保证了剧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保证了网剧版与电影版的无缝衔接。显然,大资金的投入造就了上述网剧的全方位升级。

  从整体上看,爱奇艺的这次影剧互动尝试,开启了中国“电影IP”衍生剧转化的新模式,遏制了网络剧创新不足导致同质化的倾向。如今网络剧不同类型、文本以及跨媒介、跨平台相互借鉴、打通,形成了网络剧互动性、多元化、精致化的创作生态。《闪光少女》《唐人街探案》的网剧版无疑正是这一潮流下的产物,它们的成功体现着网剧生态的转型,以及视频平台产业的深化发展,同时也是中国网络剧勃兴和走向成熟的征兆。网剧版《唐人街探案》《闪光少女》等的成功也提醒我们,一方面要对IP资源进行创造性使用,另一方面,还要注意以开阔的视野展开跨媒介的多维度融合,实现内容带动影视双线的深入互动提升。

(编辑:李哲)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