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2025年3月30日 星期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 | 文 联 | 文 学 | 戏 剧 | 电 影 | 音 乐 | 美 术 | 曲 艺 | 舞 蹈 | 民 间 | 摄 影 | 艺术交流 | 文联报刊
书 法 | 杂 技 | 电 视 | 专 题 | 评 论 | 维 权 | 文 博 | 图 片 | 展 厅 | 文 献 | 名 人 | 文艺评奖 | 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联简介
·文联章程
·主 席 团 ·党组领导
·书 记 处 ·机关部室
·办事指南
·第八次文代会 ·第七次文代会
·第六次文代会 ·第五次文代会
·第四次文代会 ·第三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周巍峙:能不忆江南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22    作者:周巍峙    来源:中国艺术报

姚建萍苏绣艺术精品——霜叶红于二月花(稿件来源:陈健行 绣种:细乱针)

姚建萍苏绣艺术精品——寂寂轩窗淡淡影(稿件来源:陈健行 绣种:平乱)

    氤氲姑苏,烟雨江南。苏州这座有着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风物清嘉,人杰地灵,美不胜收,难怪700年前马可·波罗要对苏州“惊人的美丽”大加赞美了。其实在他的游记问世之前,苏州的丝绸、工艺品和地方土特产就已蜚声海外,其中尤其以刺绣为翘楚。

    说到苏州的刺绣,清末杰出的刺绣艺术大师——沈寿,是一定要提到的,那是“闺阁家家架绣棚,妇姑人人巧习针”的时代,沈寿在千百年传统苏绣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有机地吸收了现代西洋绘画的技法,创造了“仿真绣”。1904年她绣的《八仙上寿图》得到了慈禧的嘉奖;1915年她绣的《耶稣像》荣获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展览会”一等奖,苏绣艺术也因此代表东方文化扬名海内外。

    1979年夏,我到江苏调研,为了拨乱反正,振兴被“四人帮”破坏殆尽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我把民族文艺的复兴作为重点,因此一再要求负责接待的省文化厅的同志,尽量安排我全程观看民族民间文艺,参观书场、茶馆和区乡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多多接触些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我特意参观了张謇故居,有幸看到沈寿的代表作《耶稣像》。那幅被称为“神针”的苏绣形神兼备,将东西方艺术有机融合为一,油画的肌理感和人物的立体感合二为一,技艺之高超,工艺之精妙,令我震惊和感佩,而联想到此前参观的刚恢复不久的苏绣传习机构的境况——技工少,工资低,各项条件都不尽如人意。我当即请文化厅的领导务必重视苏绣艺术,将苏绣继续弘扬发展,恢复过去苏绣的辉煌。中国人常常说“锦绣江山”,这么美好的词语,似乎是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里杭州的织锦、苏州的刺绣而准备的。

    第一次见到姚建萍是1998年,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在北京展览馆搞第二届中国国际民间工艺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姚建萍穿针引线,现场表演,引得不少参观者驻足,她全神贯注的样子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随着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各种媒体上看到“苏绣皇后”、“沈寿传人”……这样那样的报道,我逐渐知道在苏州号称十万绣娘的浩荡队伍中,姚建萍是刺绣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2004年10月,姚建萍在中华世纪坛举办个人刺绣艺术作品展,我应邀出席开幕式,亲眼看到了她20年来创作的刺绣精品,令我大开眼界,不禁为她喝彩——好一个“苏绣皇后”,果然名不虚传,在她的领域里,她凭借精湛的技艺,出神入化,令人叹服。特别是她的刺绣作品《我爱中华》刚刚搭载我国第20颗返回式卫星遨游太空,飞天归来。细细看去,100多个人物各具形态,各民族的人物惟妙惟肖,寸马豆人的面积上精微刺绣,把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凝聚着民间智慧的吴门传统技艺伴随着新中国的航天技术遨游太空,可谓传承与现代结合的一段佳话,更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刺绣史上辉煌的一页。

    2005年,我在苏州专程参观姚建萍刺绣艺术馆。艺术馆位于幽静典雅的木渎古镇,一路上青石小径,小桥流水,家家枕河,临水而居,让我领略了小镇含蓄的美以及江南水乡的灵气——在一段水路之后,伴随着船娘自编自唱的水乡小调,来到了姚建萍刺绣艺术馆。在那里,我看到了更多姚建萍的刺绣作品,更让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她在继承苏绣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创新,不但重视刺绣技艺的创新和提高,更重视刺绣本身艺术修养的提高,对于刺绣对象,艺术内涵的理解,在色彩、光影、透视等方面都能比较精确地把握、规划。作品《沉思》也令我沉思良久,那是根据意大利摄影师焦尔乔·洛迪所拍的一张周总理的肖像,以画定绣,在平乱交织的针法当中,融合了中国画的水墨神韵和西洋画的光线透视,生动表现出周总理深沉凝重的思考和展望,站在那幅绣品前,不经意地就让我想起曾经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日日夜夜。

    人物绣是刺绣艺术中的难点,却恰恰是姚建萍的强项,她所绣制的罗中立油画《父亲》色彩与写实感惟妙惟肖,晶莹汗珠的体积感异常通透,具有极大的艺术震撼力与视觉冲击。她突破以往苏绣“精、细、雅、洁”的风格,用针线作画,表现劳动人民饱经风霜的沧桑感,明暗层次与色彩生动多变,毫不匠气死板。《伟人风采》《蒙娜丽莎》《父亲》《泰国活佛》……每一幅作品都令人叹为观止,赞不绝口,但她精通的远不止于此,无论是山水、风景还是动物、花鸟……在她的飞针走线之间,情趣别具,针法细腻,层次分明,展现了山水的灵动自然之美,具有特别的灵性,我想,这就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无论哪一幅作品,都赋予它生命,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绣品,欣赏到的也不只是苏绣的“精、细、雅、洁”,更是在绣品中所蕴含的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推门出去,艺术馆与沈寿纪念馆一桥相隔,门首相应,想来朝暮相伴,她是深得一代“绣圣”沈寿的神韵。

    2008年8月在北京我又一次见到她,由她精心策划创作3年的大型原创苏绣《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代表苏州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奥组委总部举行正式交接仪式,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在接受媒体访问的时候称,“这幅原创苏绣作品的珍贵之处在于它通过自然地融入奥运元素而成为名副其实的奥运艺术精品”。

    2009年姚建萍创作的大型原创苏绣《江山如此多娇》,以雄伟的气势和精湛的苏绣技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上了厚厚的一份礼品,据说这幅长达12米的作品,以崭新的原创理念绣制而成,满怀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针针抒情,丝丝入扣,画面峰峦叠嶂,水天一色,以多种针法糅合,通过苏绣的精雅之妙,艺术地描绘了盛世景象。

    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答台湾《联合报》记者提问时,提及希望把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分藏于两岸的经典大作《富春山居图》合成一体,并发出“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表达了总理盼望两岸统一、早日和平的美好愿望。这一声感叹,强烈地冲击着姚建萍的心,她决心率领她的团队再现650多年前《富春山居图》的辉煌。如今,这幅苏绣合璧卷的问世,赋予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新的生命力。我想,大型苏绣《富春山居图》合璧卷暨姚建萍刺绣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隆重举行,这不仅是一个高水准的艺术展览,还生动地反映出这位年轻艺术家的爱国之心。她与同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的《富春山居图》原作将会携手海峡两岸,共谱中华民族文艺瑰宝灿烂的新篇章。

    苏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瑰丽的一枝,姚建萍是新中国培养的千千万万艺术家中的一员,姚建萍是幸运的,她的创作旺盛期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这和处于没落王朝的清末刺绣大师沈寿的命运是无法比拟的,也和在极“左”思潮影响下,苏绣艺术受到极大摧残时期的那些刺绣艺术家的命运不同;同时,她所处的苏州不仅注重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积累——古琴、昆曲、园林建筑……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活力与光彩。在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环境下,苏绣艺术必然发展迅速、人才辈出、技术精湛、事业兴旺,姚建萍的努力也必然是成功的,她的作品4次问鼎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因为她的一双巧手绣出了最美的图画,绣出了我们这个时代崭新的面貌,使我们的文艺百花园更加繁荣。2009年,姚建萍被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实至名归,我为她祝贺!我相信她会继续努力,为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艺术作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周巍峙 中国文联名誉主席)

(编辑:晓婧)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