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萍苏绣艺术精品——荷塘秀色(稿件来源:黎明 绣种:细乱针)
刺,直伤也。一个刺,与坚毅、虔诚、盟誓连在一起,刺股、刺血、刺臂、刺激等。可见不刺不激,针灸不就是针刺穴位瞬间通经行气的吗?可见针与刺的力量。
绣,本意为用针带线在绢帛上千针万孔地穿引。简写的绣字左为绞丝旁,意为线;右为一个秀字,是为秀美,乃用线制成的美丽物体。绣永远和文思优美、精细贵重、前程美好结伴而行,如绣口锦心、香闺绣阁、锦天绣地等。绣就是要呈现祝福、好上加好、锦上添花,一个线与绣的作用了得。
刺绣的过程就是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铺垫到表现,从平凡到高贵的过程。经过刺痛、磨砺、结壳、破茧,伴着梦想、期盼、追求、向往,随着肢体的穿针与心灵的引线,百线千针中联络、关照、协调、呼应,一路前行,奔向闪光、炫目、壮丽、大美的目标。
从姚建萍的刺绣作品中看得出慧根慧眼,看得出性格命运,看得出寻经问道,看得出独辟蹊径,看得出秀外慧中,看得出鹤立鸡群,看得出气象万千,看得出品位度量,看得出十指春风,看得出厚重鲜活,看得出现代本真。
姚建萍的刺与绣和而不同,时而分开,时而并拢。
每一刺要选择、要拿捏、要确定、要刺得准,刺出效果。在思考中审时度势、谋篇布局。姚建萍把握社会的脉搏、发展的经络,总能刺在时间的节点上。针引彩线串起了一系列文化大事件。“喜迎奥运”、“登上卫星”、“抗震救灾”,民间智慧与祖国发展连在一起,一碰就出彩儿。
每一绣都聚情、都感动、都震撼,都绣得精,绣出影响。在制作中运筹帷幄,与时俱进。姚建萍背负时代的使命、文化的需要,站在艺术的前沿。一针刺出大文章、一线绣出大画卷。“总理沉思”、“高山流水”、“江山多娇”、“富春山居”,传世力作与华夏大地相伴左右,融汇于主旋律。
在姚建萍心中,天是刺绣的技艺与传承,天是刺绣的传统与创新,天是刺绣的责任与担当,天是刺绣的繁荣与发展,为了这个齐天目标身家性命都砸进去。
在姚建萍心中,地是刺绣的家乡与水土,地是刺绣的心领与神会,地是刺绣的职业与最爱,地是刺绣的拼命与投入,有了这个地就有了挺直腰板的根基。
在姚建萍心中,人是亲人的温暖与互补,人是贵人的指点与帮助,人是巨人的扶持与肩膀,人是伟人的勉励与托负,自己好才能和好人在一起。
姚建萍是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四次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这么多的称号个顶个都沉甸甸的。
姚建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与称赞,这样的荣誉来源于她对中国民间刺绣的巨大贡献。
如今,姚建萍的刺绣工艺越做越绝,艺术之路越走越宽,有开拓进取的抱负,有梦想腾飞的空间。姚建萍的刺绣艺术在民间文化大发展中的作用是引领,在民间工艺产业化中的标志是示范,影响力由个人、地区上升到国家层面,绣娘变代言。姚建萍的视野决定了她对这个时代的阅读能力。
姚建萍的刺绣用诗意的图像、绚烂的效果、高雅的格调、深厚的意蕴使观者的心灵得到升华,情感得到激发,又使自己的辛劳得到抚慰,传承得到光大。
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如果说这是个假设,那么当代中国艺术家姚建萍则真的做到了——给我一根银针,我能够撑起一片蓝天。
(高育武 《民间文化论坛》杂志社社长)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