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话题专题

短视频竖屏叙事中的“流量美景”

时间:2021年07月20日 来源:文汇报 作者:童薇菁
0

  ①浦江光影秀惊艳世界。记者 邢千里摄 制图:李洁

  奔腾不息的黄浦江,中西合璧的外滩,璀璨夺目的东方明珠,繁华热闹的南京路……还有时尚男女的自信街拍,摩登现代的上海,通过短视频吸引了一大波海内外粉丝。截至记者发稿,抖音平台“上海外滩”话题播放量8.4亿次、 “Love Shanghai”逾3亿次,无数海外网友更是在TikTok上留下对上海的喜爱与祝福,魔都“上海”词条浏览量直接破3亿。

  事实上,以“魅力上海”为代表的“幸福中国”正在各大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世界中,构成主流“美景”。中国的文字、非遗、美食、服饰、音乐、民俗和大好河山,不仅是当代中国网友的“最爱”,同时也在不断破屏出圈引发海外用户围观。在TikTok上检索“China(中国)”,不难发现相关话题视频总观看量已经超过168亿次。 “一个小小的短视频,为全球用户打开了认识中国的一扇窗。”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教授感慨道, “它无意当中撬动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新景观。在这个巨大的流量池里,普通人就是明星,这是由普通人的笑容与努力绘出的‘幸福中国’。”

  美好感受不分国籍,越来越多的老外自发为“幸福中国”代言

  种田织布,煮茶酿酒,返璞归真,自给自足——过着田园牧歌般美好生活的李子柒,日前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再度刷新个人纪录。她上传的每一条内容,激起了全世界无数观看者对中国文化的探索欲。在她身后,是庞大的“网生一代”用他们熟悉的工具(短视频)展现个性与风采,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涓涓细流汇聚成竖屏上的主流叙事,传播充满魅力与温情的“中国故事”。

  在Z世代文化社区“哔哩哔哩”网站上有着上百万的UP主,法国在读研究生彭静旋也是其中之一。每到周末,波尔多大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塞纳河附近都会出现她的身影。一身汉服,一把古筝,一首名曲,就成为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掌声响起,巴黎街道上的路人和围观市民频频为这个来自东方的姑娘点赞,而她传播民族文化的视频也在B站上持续发酵走红,播放量超过1.3亿次。

  今天,越来越多的老外也自发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在浙江丽水,俄罗斯小伙德米日随手拍的乡村生活,让他收获116万粉丝。 “这是丽水的稻鱼米,在高山梯田和鱼儿一起长大,非常香。”32岁的德米日,在上海东华大学攻读企业管理博士学位。去年8月,他来到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便被当地传统醇厚的生活方式和原生态的乡村风光迷住了,他用自己的镜头真实记录下这一切,表达他对中国的热爱。

  外国年轻人眼中的中国城市多姿多彩,充满活力。TikTok创作者“e.l.u.c.e.y”是一名德国画家,她笔下的东方明珠虽然只有简单的线条,但在黑色画纸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绚丽多彩,颇有几分外滩夜晚灯火辉煌的神韵,40多万的转发量之下,跟评是海外网友的羡慕: “太美了,想来上海看一看!”

  创作者“jjsays”是一位酷爱中文歌的美国网友,去年8月,她的母亲也在视频中出镜,演唱了脍炙人口的《上海滩》,引发上百条的评论。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位美国妈妈的中文发音十分标准,一句“爱你恨你问君知否,似大江一发不收”唱得荡气回肠,唱到“仍愿翻百千浪,在我心中起伏够”时又充满了柔情与希望。无论来自都市还是乡村,无论是黑眼睛还是蓝眼睛,因为热爱中国,他们为“美好中国”“幸福中国”代言。

  非遗和传统文化频频破圈:短视频竖屏拼出“新民俗”最时尚的《清明上河图》

  抖音、B站、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近年发展迅速,创造了无数百千万级甚至亿万级流量的优质短视频。当代艺术家邬建安认为,拥有巨大观众基数的短视频网站正默默地形成一个基于社交媒体上的“新民俗”,“借助短视频的流量通道,传统文化可以在上面生根发芽,成为真正‘活着’的宝藏资源,这不仅是一个传播传承非遗和传统文化的高效路径,还能形成广阔的艺术交流空间”。

  以抖音平台为例,截至2020年12月,抖音已经有七亿多用户入驻,其中,粉丝数量过万的艺术创作者超过20万名,艺术类型的视频播放量超过2.1万亿。 “他们不是孤独的表达者”,巨大的用户数量和参与度,在学者看来,可以瞬间就让艺术分享形成数亿之间的互动。

  王梦婷不仅是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剧团的一名专业京剧演员,同时还是一位“美妆达人”,短短15秒内就能勾勒好一个完整的戏曲妆面妆容。 “拍短视频并不是把京剧的位置放低了,而是把门打得开一点,让大家都进来。”她在抖音上有90多万粉丝,其中不少95后、00后就此爱上了京剧。凭借短视频成为网络红人的戏曲演员,在今天还真不少。 “教大家学说上海话”的上海沪剧院青年演员徐祥抖音号粉丝数量已经突破了100万。上海淮剧团95后青衣顾芯瑜的第一条戏曲视频,播放量就突破了370万,每每走进直播间,总有拥趸向她隔空喊话: “因为你才知道了淮剧。”以视觉元素为核心的审美形态,让短视频成为了一个天生离艺术非常近的平台。戏曲、国风展示、民间手工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非遗和传统文化搬到屏幕前。非遗折纸新一代传承者、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2020级环境设计专业本科生刘江辉,在13年里用8000余件作品雕琢出万千世界。麒麟、龙神、精灵、宝马……这些栩栩如生的折纸作品被他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让网友大呼惊艳的同时更获得众多国际折纸大师的关注与点赞。

  无数古老的技艺,在一种年轻创新的传播推动下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短视频竖屏正在拼出一幅“新民俗”最时尚的《清明上河图》。

  现如今,不论是职业艺术家,还是民间艺术创作者,都极具开拓精神地利用短视频和直播平台进行各种艺术实践和艺术生产,形成了一个个多元化的艺术群落。戏剧、舞蹈、绘画、书法、诗歌、音乐等文化艺术类别在短视频内容生产和消费领域发展迅速,在屡出“爆款”和“红人”的过程中已初具市场规模。一年多来,中国戏曲学会、中央美术学院等数十家艺术院校院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几十家艺术场馆和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近万名艺术家陆续入驻抖音、哔哩哔哩等基于视频传播的互联网平台。

  今年上半年,日本知名视觉艺术家村上隆入驻抖音,用户以“10亿次+”的点击量表达欢迎与喜爱。画家肖景志在抖音分享他的生活小视频,播放量已超过了四亿。名导胡玫通过短视频记录她在戛纳海滩上的所见所闻,引发用户强烈兴趣。“这些都是艺术家的‘下沉’,他们走进了日常生活,具有普适性的情感共鸣。”胡智锋认为, “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将是短视频未来发展的最大特征,有助于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拓展审美和艺术的外延,构建起一个全民艺术交流平台。

  学者指出,文化与艺术的入驻,正在为短视频市场带来大众内容平台的审美升级——专业艺术家指出审美方向、原生艺术创作者构建审美主流,而更为庞大的普通用户群体,受到这两者的影响,通过短视频、直播频繁参与到了艺术审美中来。

(编辑:高涵)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