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话题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 军旅文艺精品怎样“炼”成

时间:2017年07月26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0

  19278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今年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人民军队从薪火革命到成长成熟的现实历史,为军旅题材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实的创作土壤。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正义之师、英雄之师、胜利之师。优秀军事题材文艺作品通过人物塑造和叙事,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再现了我军发展历史上涌现的英雄人物及其光辉事迹,增强了广大观众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弘扬了革命英雄主义,展示了大国军队形象。 

  【电影·大银幕上的家国情怀】 

电影《建军大业》

  军事战争影片是世界上最主流、最多观众、最高票房的影片。其原因是英雄叙事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永不没落,而军旅电影的核心就是英雄。时光来到建军90周年,在全球娱乐化的焦虑和浮躁语境下,中国军旅电影回望辉煌历史,面对军事变革和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有理由豪情满怀。

  军事题材影片要有与商业大片平起平坐的底气 

  众所周知,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诞生之日起,就注重运用文艺的形式服务于部队战争,优秀的军事影视作品在鼓舞士气、团结人民、打击敌人中彰显出强大的力量,《英雄儿女》《南征北战》《血战台儿庄》《大决战》《百团大战》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带着时代的体温,记录着民族精神的轨迹,给中华民族以灵魂上的无尽滋养。在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中,军事题材电影曾长期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之中。近些年,随着《智取威虎山》《战狼》《血战钢锯岭》等影片的热卖,军事题材影片终于获得了与商业大片平起平坐的底气。 【详细解读请点击<<】 

  研究中国军事题材电影,有助于形象补钙和精神补钙 

  第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设置“向军魂致敬——中国军事题材电影十佳评选”颁奖环节。经过7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评选,《南征北战》《柳堡的故事》《红色娘子军》《冰山上的来客》《小兵张嘎》《小花》《归心似箭》《一个和八个》《高山下的花环》《血战台儿庄》《集结号》共计11部经典影片获此殊荣。围绕这11部影片,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举行了“用影像祭奠英勇 用热血对接青春”——纪念建军九十周年暨军事题材电影创作主题研讨会。 【详细解读请点击<<】 

  铁血英雄如何再燃观众激情 

  军事题材电影以激烈的战争场面、炽热的爱国之情和深刻厚重的主题而激扬人心,而深刻的主题只有具体落实在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甚至每一个动作上时,电影才有了血肉,才更加丰满。细节在赋予影片真实质感的同时,也让军事电影有了温柔的一面。电影《湄公河行动》一开始,中国13名船员被射杀,一位被捆绑的妇女在开枪前一秒还在双手合十地不断求饶,无辜平民的弱小和毒贩的强暴形成鲜明对比。《建军大业》中周恩来和国民党军官斯烈谈判失败后,来到国民党扫荡后的街道,平民的尸体横陈,那一刻对无辜百姓的悲悯成为日后破除万难建军的勇气来源…… 【详细解读请点击<<】 

  剑河风急云片阔——新世纪军旅电影略观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一直是中国军旅电影的标签,即正面强攻革命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自上世纪80至90年代《大决战》系列首开先河,到《大转折》《大进军》呈集团式冲锋,对于普及党史军史、振奋民族精神均起到了正面作用,它们以鲜明的中国印记,贯注一种中国军魂和民族气魄,体现出鲜明的主流意识。 【详细解读请点击<<】 

 

  【电视剧·描绘当前新形势下的军旅故事】 

电视剧《战长沙》

  作为中国电视剧创作最重要和稳定的题材之一,军事题材以军旅文化、军事斗争、军人情感、军营生活为表现内容,具有鲜明的叙事特征和审美风格,深受观众喜爱。从再现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到描绘当前新形势下的军旅故事,军事题材电视剧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等主流价值观,生动展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建设成果,以及军人的精神风貌、情怀担当,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

  军事题材影视剧应更具“科技范儿” 

  综观我国军事题材影视剧、动漫等,高科技元素含量少、缺乏创新思维、与高新科技迸发的时代缺乏对接是一个通病。网络作战、无人作战、智能作战、全维战争等新技术手段快速混合发展,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正在快速变化。而我们的创作人员却一遍遍“翻家谱”,总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战争中找故事,“老套路、老战法、老武器”反映老题材,少有触及现代战争。【详细解读请点击<<】 

  军事题材电视剧:高歌猛进中的思索 

  近年来,在影视产业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产量和收视率都交出了可喜的数据,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中国电视剧创作中最为稳定的类型之一。然而,艺术创新薄弱导致的简单雷同、机械复制以及粗制滥造、戏说历史等问题,则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军事题材电视剧在高歌猛进、意气风发之中伴随着矛盾与阵痛,成为当下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详细解读请点击<<】 

  军事题材电视剧传奇化要适度 

  军事题材电视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产品,更是国家意识形态及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折射。一些剧作无视历史事实、军事常识甚至生活常识,无限制地夸大、美化甚至神化人物的非凡本领,艰苦卓绝的战争成了无所不能、装酷耍帅的游戏,使传奇变成闹剧,革命成为装饰,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当创作被跟风与复制替代,变成廉价的工业流水线生产,艺术及思想的创新则无从谈起。资本力量在“革命”“抗战”等名义的装饰下粉墨登场,通过伪饰历史、拆解历史来追逐利润,这种恶劣的倾向需要警惕。 【详细解读请点击<<】 

 

  【文学·书写革命战争的广度与深度 

《1944:松山战役笔记》 

  战争留给人类的记忆是痛苦的,又是深刻的。这记忆需要铭记,更需要反思,而文学无疑是铭记与反思战争的重要载体。受消费主义、娱乐主义以及历史虚无主义诸方面的影响,文学的创作与阅读正面临被削平深度的危险,在此背景下,战争这样的宏大题材无疑具有历史与文学的双重价值,既为历史讲述、历史表达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也让文学重新介入历史现实,重拾广度与深度。

  介入时代的深沉对话——21世纪初年军旅非虚构叙事一瞥 

  进入21世纪,军旅非虚构叙事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作家作品,在众声喧哗的文学生态中突出重围,独树一帜。作为一种兼具真实力量、思想深度与艺术之美的创作形态,军旅非虚构叙事承袭了强大的军旅报告文学传统,在探寻战争历史、介入军旅现实、讲好军旅故事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和文体优势;在直面改革强军、表达时代精神的过程中,亦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审美新质,催生了新的题材领域和文学生长点。 【详细解读请点击<<】 

  中篇合为时而著——谈当代军旅题材中篇小说 

  纵览军旅中篇小说七十年,不难望见:共和国三十年(1949—1979)沉寂蓄势,弯弓待发;新时期(80年代)繁华一季,尽得风流;转型期(90年代)高潮退后,余波绵延;新世纪(2000年以来)归于平淡,水深流静。其沉浮演变的轨迹,折射出了文学生态环境(时代)对一种文体兴衰的复杂影响,预示了中篇小说的广阔前景和深厚潜力。同时,也留下了进一步认识与把握中篇小说内在规律的诸多课题,有待于我们去深入思考与研究。【详细解读请点击<<】 

  增强战争书写“硬本领” 

  战争书写文本在人与情、人性与现实、纪实与虚构方向上的努力,正是路径探索的表现。当然,它们同时也面临着如何选择更恰当的切口、合理裁切史实、把握叙事节奏、适度控制情感的问题。在国际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重写民族苦难史,对激发民族情感、凝聚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战争书写不仅没有过时,而且更需要拿出文学的“硬本领”来,拿出真正有深度的禁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来。近两年当代文坛接连出现了好几部长篇巨著都是关于战争的书写,将这些作品放置在一起比较阅读,饶有意味。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对我们今天理解战争书写的意义及可能性颇有启示。 【详细解读请点击<<】 

 

  【话剧·诗性的讲述红色记忆】 

话剧《从湘江到遵义》剧照

    优秀的军旅话剧除拥有公认的“戏剧之美”之外,更承担着国家文化、军事文化与战略上的使命担当。早在红军初创时期,军队就有官兵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活动,聂荣臻、陈光、罗瑞卿等很多将领都曾粉墨登场在剧中饰演角色。军旅话剧秉承了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大气雄浑,厚重阳刚,具有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品格。在社会生活多元化、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军旅话剧以强烈的使命感坚守阵地,以充沛的生命激情高唱时代主旋律,坚守和弘扬我们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艺术上勇于创新,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仍然很大。当今,人们对部队建设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对充满革命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军事题材作品,尤其是直面反映新军事变革及武器装备变化的作品十分关注,因而军旅话剧的每一场演出几乎全都吸引着观众的视线。

  当一个戏真正有灵魂、有温度的时候,它会感染和燃烧起台下的观众 

  “我觉得凝神、聚气、铸魂,这是中国的文艺,包括部队文艺很重要的一个命题。”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话剧团艺术指导李宝群这样说。作为一名军旅作家、编剧,李宝群创作过大型话剧《母亲》《师傅》《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黑石岭的日子》《风雪漫过那座山》《长子》《信仰》等振奋人心的力作,由他作为编剧之一的两部新作《兵者·国之大事》和《从湘江到遵义》一经推出就获得好评,其中《兵者·国之大事》在不久前的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还斩获了文华大奖,名列话剧类第一名。此剧自2014年6月公演以来,已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全军文艺会演剧目一等奖等重要奖项。【详细解读请点击<<】 

  一部长征话剧的感动,一群文艺战士的期待 

  在话剧界,总政话剧团虽与普通观众正面交锋的机会不多,但却是公认的能够正视四海风云,宏观未必不鲜活,大词一样有情怀的院团。大幕拉开,满台的荷尔蒙是地方院团无论如何演不出、做不到的,虽然面对军改,军旅戏剧人也有彷徨,更不乏选择转业者,但更多的人则是一边上着春晚小品,一边穿起军装在舞台上代言绿色军营。《从湘江到遵义》选择了长征中极为独特和严峻的一段,湘江惨败、前途未卜,上至高层领袖、下至普通战士,内心都涌动着猛烈的精神风暴……剧中没有臣服于讲故事的铁律,而是以带诗性的叙述体呈现了那段残酷的记忆。【详细解读请点击<<】 

 

  【舞蹈·舞动出战场上的英勇无畏 

舞剧《天边的红云》剧照

  军旅题材舞蹈最大的特点是表现部队军人的战斗雄姿和英勇之气,呈现出令人震撼的阳刚之美。军旅题材舞蹈主要表现战争场面和战场作战,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军旅题材舞蹈的主要题材。绝大多数军旅题材舞蹈都集中展现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无畏、坚强果敢和不畏牺牲的精神,表现勇武之气和阳刚之美。

  冯双白:军事题材舞蹈舞剧创作一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一支沿着中国特色强军之路阔步前行的人民军队,正在不断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回顾我国人民军队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军事题材舞蹈舞剧创作的可喜成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强国强军的伟大战略思想指导下,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我国军事题材舞蹈舞剧创作将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攀登上中国当代艺术的高峰。 【详细解读请点击<<】 

  对军旅题材舞蹈的文化思索 

  军旅题材舞蹈,作为对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壮大立下卓越功勋的军人风貌的历史记载,作为我军成长历史的舞台见证,作为部队生活和英雄风采的多角度舞蹈呈现,它在舞蹈世界里有着特别重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在我们的现当代军事文艺历史中,涌现出许多优秀舞蹈作品,比如《陆军腰鼓》《艰苦岁月》《飞夺泸定桥》《战马嘶鸣》《野营路上》《刑场上的婚礼》《英雄》等诸多佳作。 【详细解读请点击<<】 

 

  音乐·唱响人民军队永远忠于党的主旋律】 


雷佳在“嘹亮军歌——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音乐会”上演唱 

  嘹亮的军歌伴随了中国人民解放军90年的征程岁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不仅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且成为我军乃至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魂。激情澎湃的歌声洋溢着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自豪,勾勒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画卷,再现了人民子弟兵的动人风采,以中国声音讴歌人民军队用生命与信仰捍卫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唱响人民军队永远忠于党的主旋律。

  傅庚辰的“红星”情结 

  1948年3月,13岁的傅庚辰在哈尔滨穿上军装,加入东北音乐工作团,当了一名小演员。2016年10月17日晚,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傅庚辰作品音乐会《红星的故事》在这里隆重举行,李双江、霍勇、丁晓红等国内著名歌唱家和青年歌手齐聚一堂,倾情演绎。面对68年的艺术生涯,已是年过八旬的中国音协名誉主席、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回忆起往事,百感交集,“有如影视镜头在我眼前闪耀,一幕幕的走来”,傅庚辰如此形容说。 【详细解读请点击<<】 

  金波:一位军旅歌唱家的担当与情怀 

  作为一名歌手,金波是幸运的。金波说:“我儿时的梦想就是当兵,成为一名军人,想穿上这身军装,没想到,在我唱歌多年以后,我真的能够进入部队,成为千千万万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中的一员。而且我还是一个文艺兵,我喜欢唱歌,这也是我的职业,我都实现了。非常开心,也感到非常幸福。” 【详细解读请点击<<】 

  付林:好音乐要经得住岁月淘洗金波:一位军旅歌唱家的担当与情怀 

  付林,1946年出生,黑龙江富锦县人,著名词曲作家。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曾任海政歌舞团演奏员、副团长、艺术指导等职。他,出身贫寒,18岁时凭借过人才艺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开启了从军从艺的人生之旅;他,勤奋高产,创作出《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妈妈的吻》《小螺号》等至今传唱不衰的经典歌曲;他,热心音乐教育事业,古稀之年还创办网上音乐学院…… 【详细解读请点击<<】 

(编辑:高晴)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