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2025年3月31日 星期一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 | 文 联 | 文 学 | 戏 剧 | 电 影 | 音 乐 | 美 术 | 曲 艺 | 舞 蹈 | 民 间 | 摄 影 | 艺术交流 | 文联报刊
书 法 | 杂 技 | 电 视 | 专 题 | 评 论 | 维 权 | 文 博 | 图 片 | 展 厅 | 文 献 | 名 人 | 文艺评奖 | 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联简介
·文联章程
·主 席 团 ·党组领导
·书 记 处 ·机关部室
·办事指南
·第八次文代会 ·第七次文代会
·第六次文代会 ·第五次文代会
·第四次文代会 ·第三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电影应如何走向国际
http://www.cflac.org.cn    2011-08-05    作者:李玲    来源:中国艺术报

    要探讨中国电影未来发展设想与创作,关注和尊重当下世界影坛和中国影坛创作观念、创作特征的大背景、大趋势是必要的。目前,中国艺术创作意识形态大致有四种类型:1.国家意识形态,比如主旋律意识、执政党意识、遵守现存法制法规、社会秩序等意识。2.具有一定的改革意识,希望弃旧图新,但并不会从根本上去触动现存体制。3.民间艺术意识形态,以百姓视点关注现实存在的人与事。4.创新型创作意识形态,这类创作意识形态的标示性内容是:作品具独创和原创精神,作品内容有对初始事件和情感的发现与表达。

    而从世界范围看,电影多元化的态势正在逐步形成。虽然目前不少国家和地区仍是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但它绝不是唯一的,例如俄罗斯、日本新电影的崛起,韩国电影的本土化追求,法国对艺术电影的坚守。中国电影国际化的主要创作特征也应体现为导演对电影的声画关系系统化构思处理中,对新的造型元素和表现手段的引入,对传统导演观念和视听语言的颠覆与创新;数字化技术对画面造型新视觉效果的介入与创造;对中国社会各民族现实存在,尤其是对大众底层群体生存和生命状态的关注,以及对他们内心追寻的精神价值的深度挖掘。

    在四川省文联、四川省影协主办的四川电影发展论坛上,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授李玲就中国电影应如何走向国际提出了上述看法。

(编辑:李钊)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