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浗鏂囧鑹烘湳鐣岃仈鍚堜細

2025年4月13日 星期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首 页 | 文 联 | 文 学 | 戏 剧 | 电 影 | 音 乐 | 美 术 | 曲 艺 | 舞 蹈 | 民 间 | 摄 影 | 艺术交流 | 文联报刊
书 法 | 杂 技 | 电 视 | 专 题 | 评 论 | 维 权 | 文 博 | 图 片 | 展 厅 | 文 献 | 名 人 | 文艺评奖 | 中国艺术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文联简介
·文联章程
·主 席 团 ·党组领导
·书 记 处 ·机关部室
·办事指南
·第八次文代会 ·第七次文代会
·第六次文代会 ·第五次文代会
·第四次文代会 ·第三次文代会
·第一次文代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专家研讨湖南电视台红色青春偶像剧成功之处
http://www.cflac.org.cn    2011-07-06    作者:丁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风华正茂》剧照

专家研讨湖南电视台红色青春偶像剧的成功之处

对青年人贴近、贴近、再贴近

    自2004年湖南电视台策划制作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出取得良好反响以来,湖南电视台多次在红色青春偶像剧的创作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日前湖南卫视推出的“红色青春季”,因其特有的青春气息,在众多卫视频道播出的红剧中,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广受青年观众的推崇和喜爱。7月3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电视台在京召开“当代青年与红色传统”的研讨会,与会专家重点对“红色青春季”中的电视剧《风华正茂》《我的青春在延安》两部作品的创作经验进行了探讨,其中还涉及到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突破创新、电视艺术如何观照当代青年的心灵等问题。

    据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卫视频道总监张华立介绍,根据央视提供的数据,湖南卫视7岁到21岁的观众已经连续9年在所有上星频道里占据第一位。作为中国几十个卫视频道中少有的一个以青少年观众为主体的卫视平台,如何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与年轻人对话、沟通、交流,去取得共鸣和交集,是湖南电视台十分重视的问题。张华立认为,应当使作品具有故事性、戏剧性,才能与青年人取得最高效率的交流和沟通。“《风华正茂》《我的青春在延安》在创作之初就很明确地提出了一个诉求,即献礼建党90周年,同时还提出要献给奋斗中的‘80后’、‘90后’。”基于此,主创独辟蹊径地选择了不同的创作角度,无论是造型还是表演上都力求拍出不同于以往的红色剧。当下,对于“80后”、“90后”一代人的讨论有很多,而事实上,他们心中自有一方净土。《我的青春在延安》导演桑华表示:“对他们而言,青春之所以美好,就因为青春蕴含着遮盖不了的热情、信念、勇气。我们如何将他们心中的希望点燃?我认为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贴近、再贴近年轻人。于是换一个角度讲红色的故事,讲一段战火中关于青春爱情和信仰的故事,就成了我们的创作初衷。”

    与会专家认为,这两部电视剧作为红色历史剧,实现了在重大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准确的前提下,尽可能讲好故事的目标。比如说《风华正茂》中毛泽东和陈独秀的见面,和肖子生打架之后并排躺在雪地里等等这些都是故事元素。《我的青春在延安》的故事元素就更多一些,编剧周振天剑走偏锋,他选择党的“七大”作为历史背景,在结构上完全是情节剧,其中还吸取了谍战剧的元素。文艺评论家范咏戈指出,红剧也要遵循电视剧讲故事的原则,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尽量克服编年史实的思路,从而构成好看的故事,最终取得良好的收视。

    除了要有好看的故事情节,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也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什么《风华正茂》中的毛泽东、蔡和森、陶斯咏、杨开慧这些人物会对当代青年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是青年领袖人物,而是因为这些人物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以及他们身上的浪漫气质。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高级编辑李跃森认为,这种感觉对于现在的青年是非常陌生的。现在的青年不是没有理想,不是没有追求,而是理想和追求当中包含了很多现实的考虑,让他们失去了浪漫的资本。他们在毛泽东的身上找到了跟自己相通的地方,于是找到了归属感,而这些都源自于《风华正茂》中带给观众的真实、鲜活、独特的毛泽东形象。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孟繁树说,在《风华正茂》的年代,毛泽东并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成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所以如何把思想观念中已经固化、定型的认识恢复到原来的历史真实面貌中来,还需要创作者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超越。孟繁树认为,编导把毛泽东定位为热血青年,至多是个有思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剧中观众还看到了毛泽东的彷徨和困惑,这跟现在年轻人寻找自我的感觉是一样的,于是,引起共鸣也是必然的。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从《恰同学少年》到《风华正茂》《我的青春在延安》,湖南电视台制作的一系列作品都是以浪漫为切入点正确引导当代青年的精神诉求,对于当代青年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具有启示意义。

    对于另一部红剧《我的青春在延安》,其独辟蹊径的切入角度,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赞赏,该剧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七大”为历史背景,通过几个小人物独特的视角来重现党史上那个伟大辉煌的历史瞬间。本剧的几个主人公都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年轻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和他们的命运都与“七大”的召开紧密相连。军事文艺评论家汪守德表示,该剧将通过侧写的方式表现革命领袖人物之外的普通官兵生活,这种新鲜的创作方法和成功的创作实践为这类题材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创作思路。就是这样一批年轻人的热情和对信仰的执著令文艺评论家李准深受感动,他说从几个年轻人在社会动荡、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看到了信仰与人性的光彩。在中国视协副主席、该剧编剧周振天看来,在受众广大的电视剧艺术门类里让青年人接触到他们应该接触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是电视剧编剧和导演责无旁贷的事。

(编辑:李钊)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版权所有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文联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 邮编:100083
中国文联网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信箱:cflac@126.com  京ICP备05067365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14号